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孔祥鑫、李俊义)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来,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过亿的京津冀地区深化交流合作,在产业、生态、环保等三大取得重要进展。 三地产业协同进入“热恋期” 区域经济动力十足 去年8月下旬,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首钢京唐二期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成后,首钢将成为我国年生产能力最大的单体钢铁厂。从北京到曹妃甸,首钢不仅没有“伤筋动骨”,反而实现了产品全面转型升级。曾经铸就北京工业辉煌历史的首钢又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明星”企业。 首钢京唐项目所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正是京津冀三地构建“4+N”的产业合作格局重点打造的四大平台之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将成为未来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的主阵地。 以四大平台为依托,两年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稳中提速,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相继建设落成,不少顶尖人才分别奔赴三地。 两年来,张北云联数据中心开工建设,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已核准,北汽集团黄骅整车项目建成投产,北京22家生物医药企业项目在沧州开工建设…… 2014以来,各类在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项目累计分别达到865个、6431个,资金分别达到2403亿元、5686亿元。 产业协同需要注入创新活力,作为协同创新的“领头羊”——中关村不辱使命。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目前,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设立分公司1300家,投资成立子公司768家;在天津设立分公司603家,投资成立子公司658家。 立足中关村科技优势的协同创新,一些古老的工业开发区焕发新生。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即成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的制造业和加工业曾久负盛名。2014年5月,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正式成立。 “创新成果需要更广阔的市场。”落户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关村企业千方科技副总经理贺经鹏说:“我们出租车、公共交通信息技术研发成果诞生在北京海淀,河北秦皇岛则给成果提供了重要市场。” “轨道上的京津冀”,你我的出行因此而改变 拿着一张交通卡,可以在京津冀地区畅通无阻;乘坐城际铁路,一小时就可以游遍京津冀;随着高速公路“断头路”的打通,进京将不再艰难……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推进,曾经的梦想正变成现实。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描绘了三地交通一体化的美好蓝图:为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一起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十三五”期间的建设里程将达到1333公里。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也许会让很多人的出行习惯和方式因此而改变。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已经开始针对京津冀协同空运推出“空铁组合产品”,根据天津机场机票便宜的特点,为乘客精打细算节省路费。乘客从北京南站乘坐20分钟一趟的京津城际列车,再无缝对接天津地铁2号线、直达天津机场候机楼,全程不到一个半小时。 随着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的建立,这样的空铁组合产品“大卖”并不是奢望。“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年限为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子簃介绍,规划目标是在中部核心区主要城市形成0.5到1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之间形成1到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形成0.5到1小时通勤圈。 其他交通项目建设喜讯连连:京昆高速、111国道、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建成通车,2015年京津冀省际毗邻地区主要通道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革首批3条试点班线改造完成;2017年,京津冀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将全部打通…… 明年,京津冀三地将实现区域内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这6座城市将成为全国第一批试点“交通一卡通”的区域。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目前,139条公交线路作为首批试点实现京津冀一卡通互联互通。今后,京津冀一卡通互联互通城市数量将进一步扩大。 |
相关阅读:
- [ 03-09]李士祥:京津冀同步发红警正研判 中小学停课要慎重
- [ 03-07]河北已投240亿治理 3到5年京津冀大气将明显改善
- [ 03-04]包景岭 京津冀联动治霾将统一预警标准
- [ 03-03]全国人大代表: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 [ 02-22]"京津冀核心区"六市率先试行统一的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
- [ 02-22]京津冀核心区试行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
- [ 02-21]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先行 专家建议“柔性流动”
- [ 02-18]北京9名市领导主责京津冀协同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