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深圳首例H5N6患者死亡 病毒目前无"人传人"根本变异

2016-01-06 08:07: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深圳市疾控中心4日通报称,2015年12月29日报告的一例H5N6流感病例患者,已于12月30日下午死亡。患者为女性,26岁。

据悉,目前全球共报告H5N6病例6例,其中广东报告3例,分别是:去年12月29日深圳1例、今年1月1日肇庆1例,另一例是2014年12月在广州报告。

据深圳疾控专家介绍,经过基因测序分析认为,目前深圳市活禽市场外环境存在H5N6流感病毒,本次报告病例的病毒与活禽市场外环境的病毒高度同源,从生物信息学角度证实该病例是因接触活禽或市场外环境感染的。

深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马汉武称,深圳病例为偶发个案,疾控部门对涉事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停业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隔离观察,目前一切正常。市民日常应保证充分的休息睡眠,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手部卫生。

聚焦

H5N6病毒目前没有“人传人”的根本变异

深圳报告首例H5N6流感病例去年12月30日死亡。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首席专家何剑峰5日接受记者采访介绍,去年12月29日及今年1月1日分别在深圳和肇庆发现的两例H5N6个案属偶发散发病例,现阶段该病毒传播风险较低,不排除仍有偶发个案出现的可能。但H5N6并非新出现的病毒,目前没有“人传人”的根本变异。

“H5N6并非新出现的病毒,国外及中国都曾在水禽中发现H5N6禽流感病毒。”何剑峰说,“H5N6是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病毒的来源是禽类,对家禽具有高致病性。从我们监测的情况及各种文献资料表明,目前H5N6病毒并未发生人传人的根本变异,也就是说,导致人感染和传播的风险较低。此前在深圳和肇庆发生的两例病例属于偶发散发个案。”

何剑峰表示,甲型流感病毒是依据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酶(N)来命名的,其中H有16个亚型,N有9个亚型。H和N之间的组合可以达到上百种不同的流感病毒类型。H5N6就属于禽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病毒变异是病原体不断进化的过程。流感最初就是在禽间流行的,后来通过病毒变异偶尔感染了人,例如大家熟悉的H7N9。对于H5N6等病毒的变异,我们随时可以监控和掌握,并且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将病毒的变异速度减慢。”他说。

关于“全球报告6例H5N6患者其中有三例在广东”的说法,何剑峰强调,这里提到的病例是指已经被发现并被确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病毒溯源更清晰,病例追踪更到位,广东有更强的能力发现病例。

何剑峰介绍,减少人与活禽密切接触的机会可有效预防人感染H5N6流感。“人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H5N6禽流感病毒而感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比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持续传播。”

何剑峰还提醒,免疫力较低人群例如儿童、孕妇、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到活禽交易市场活动。“因为这部分人群感染了之后很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所以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相关新闻

浙江宁波确诊1例H7N9禽流感病例

浙江省宁波市卫生局5日发布消息,宁波市鄞州区4日报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据调查,患者有活禽接触史,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采取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宁波市自2014年7月起已实施主城区永久关闭活禽交易,非主城区(主要是农村地区)落实农贸市场活禽交易“清洗、消毒、休市”等措施。秋冬季节是流感、H7N9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意味着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较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家禽散养户及活禽接触者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摄氏度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7N9禽流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本组文/新华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