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外媒 > 正文

外媒:中国人爱海外买奢侈品 全球市场贡献超30%

2015-10-19 15:03:37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路透社对美国、亚洲和欧洲零售商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购买成衣和新晋品牌。这是世界上出手最阔绰的消费者在行为和喜好方面的一个显著改变。

据路透社10月13日报道,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多地独自旅行,而不是集体旅行,也越来越多地为自己和朋友、而不是为老板或政府官员的配偶消费。就在两年多以前,中国人购买的奢侈品中约有三分之一是送礼用的,包括劳力士手表、轩尼诗白兰地酒和古驰手袋。

报道称,北京自2012年起开展的打击腐败和挥霍性消费的行动重创了这一市场,并促使更多中国人到海外购买奢侈品,这样可以省钱和以匿名的方式购物。

分析人士估计,中国人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奢侈品消费都是在国外进行的,主要是在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和东京等热门购物城市进行的。由于汇率、退税和打折因素,这些地方的奢侈品售价要比中国的售价低50%以上。

在意大利办公的贝恩公司(一家咨询公司)的顾问达尼埃莱·齐托说:“他们过去购买奢侈品是为了炫富,现在则是想彰显自己的好品味以及所购买的奢侈品业能够提供的最顶级商品。这对更适合他们需求以及更小众的品牌日益构成支持。”

十几家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奢侈品门店表示,它们并未感受到来自中国今年经济困境的任何影响。分析人士说,这种影响可能会在未来数月逐渐显现。

报道称,上述调查表示,中国人在海外的奢侈品消费正在增加,而他们正发生改变的品味关系到许多新晋品牌。

报道称,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在十年前几乎不存在,但是今天,他们对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的贡献超过30%,预计将在今年达到2590亿美元左右。汇丰银行奢侈品分析师、《闪亮王朝:为何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统治刚刚开始》一书的作者埃尔旺·朗堡预言,鉴于目前只有约5%的中国人有护照,因此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前往海外旅行。

许多中国消费者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出境购物,有时目的地是同一个地方。这意味着他们更有可能是自由行,因此有更多地时间去尝试新风格和新品牌。

巴黎春天百货公司的代购贝特朗·勒加尔说:“他们在独自一人时有多得多的时间去消费和照顾自己的需求。”该公司的客户名单中有2000多位高消费客户。其中近70%是中国人。

后起之秀

上述调查显示,华伦天奴、杜嘉班纳、纪梵希、蔻依和缪缪是更受中国客户青睐的品牌。

成衣届的后起之秀有维多利亚·贝克汉姆、亚历山大·麦昆以及莫佐和OZOC等韩日品牌。

就美国品牌提供咨询的顾问塞奇·布伦南说:“在中国,和我谈过话的所有人总是在问关于新品牌的信息。”

报道称,尽管中国目前处在困境中,但没有迹象显示中国的境外奢侈品消费有所下降。提供购物退税服务的环球蓝联集团说,中国游客今年8月和7月的境外消费额同比分别增长65.6%和73%。

不过,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额大幅下降,普拉达、路易威登和古驰等品牌蒙受打击——它们投入了巨额资金在开设门店。

报道称,从总体上看,全球奢侈品业的销售额涨幅已经从2013年的7%以及更早些年的超过10%下降到2014年的5%。

“及膝裙和帽子”

报道称,在伦敦的哈罗德百货公司和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以及巴黎的春天百货公司工作的代购说,中国游客热衷于把购物当成一种文化体验,并且热衷于参加时装周和赛马活动。

哈罗德百货公司代购部门负责人萨布丽娜·坎农说:“这可以让他们了解英国的生活方式、着装规范和礼仪。“

代购售货员说,来自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的中国顾客已经开始“混搭”品牌,以打造个人风格,而来自中国二三线城市的顾客则选择安全的“全套装束”,也就是从头到脚都穿同一个品牌。

来自上海奢侈品百货商店——尚嘉中心的伊娃·张(音)说,典型的中国奢侈品顾客是年纪在25岁到40岁之间的新晋富人,其中许多人是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行业赚到钱的。

她说:“这是一个非常精明、学习速度很快、人脉相当发达的群体,他们为自己或是朋友购物。”

分析人士估计,为其他人代买占境外奢侈品消费的比重约为20%。

报道称,尽管香奈儿是首选品牌,但“关键的意见领袖”——比如名人——正在帮助在消费者中普及新品牌。

伦敦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代购部门负责人詹姆斯·塞尔维尼说:“他们会去购买名气没有那么大的品牌,但是只有在他们之前听说过的前提下才会购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