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哪个省的GDP含金量最高

2015-07-28 13:46:35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图表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宁夏银川一家纺织厂工人在制作成衣。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截至目前,共计有26个省(区、市)公布了当地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各地GDP同比增长速度均快于一季度。其中,重庆、贵州分别以11%和10.7%的增速继续位居前两位,天津以9.4%的增速入围前三。随着经济基数的增大,每增长一个点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努力。当前,我们不仅要稳增长,更要追求GDP的含金量。

26省区市增速快于一季度——GDP增速缓中趋稳

【数据】从已公布数据的26省区市看,上半年GDP增长快于一季度。上半年GDP增速8%~9%一档,包括了江西9%,湖北8.7%,福建8.6%,安徽8.6%,湖南8.5%,江苏8.5%,浙江8.3%,四川8%,广西8%。7%~8%一档包括青海7.9%,山东7.8%,河南7.8%,广东7.7%,海南7.6%,陕西7.3%,北京7%,上海7%。除东北相关省份及河北经济增速低于7%的全国增速外,其余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的GDP增速均未达到年度增长目标。而今年上半年,在已经公布数据的26个省份中,7省份的经济增速已超过年度目标,4省份与之持平。从区域来看,除东北部分省份未公布数据外,东、中、西部出现趋稳向好迹象。处于经济前沿的东部地区增势良好,江苏、浙江、福建均保持了8%以上的增速;连续26年GDP总量居全国第一的广东省在上半年依然实现了7.7%的增速,在去年67792.24亿元GDP总量的基数上实现这样的增速实为不易。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表现十分抢眼——重庆、贵州,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高达11%和10.7%,居全国前二。重庆的GDP增长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房地产行业回暖起到了重要作用。贵州主要受益于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及外贸回暖,上半年该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4%;进出口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15%转为增长59.6%。

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的省份也呈现良好势头——湖北8.7%,湖南8.5%,江西9%,安徽8.6%,江苏8.5%,浙江8.3%。在各省练内功、加快转型的同时,受一带一路战略及自贸区改革的带动,相关省区市的增长表现出色,看江苏省各市数据:泰州上半年经济增速达9.9%,南京9.2%,常州9.1%,增长活力正在迸发。

此外,身处京畿重地的河北也在艰难转型中实现突破。虽然在已公布的26个省(区、市)中排位靠后,但是该省已从去年一季度最低时的4.2%逐步加快到6.6%,不仅高于一季度,亦高于去年同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河北经济触底回升的重要原因。上半年,该省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相较一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京沪苏浙三产内部结构转变——GDP增长效率在提升

【数据】京、沪上半年的增速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在经济增长保持稳健的同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北京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增长较快,对上半年GDP的贡献率超过70%。

2014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关系是9.2:42.6:48.2,这一比例关系与我国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比较吻合。从上半年看,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49.5%。

比较各地第三产业的增速,大多超过了同期GDP增速——上海第三产业增长10.2%,远高于第一产业的-8.1%和第二产业的1.9%,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10%以上的增速也使上海成为全国第三产业增速最快的地区。同样,北京三次产业的表现也呈同样趋势——第一产业增速大幅下降16.5%,第二产业增速4.3%,第三产业的增速却达到7.9%。天津第三产业增长也较为可观,上半年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9.6%的增幅高于第一产业的2%和第二产业的9.4%。

增长可喜,质量更关键。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成为各地产业发展特点,但我国产业结构方面的矛盾主要存在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结构性矛盾表现为整体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我国是货物贸易顺差国,但却是服务贸易逆差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事实。如何加快创新驱动,提高第三产业中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效率化的高端服务业比重是关键。

部分地方已把目光瞄准高端服务业。江苏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上半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成为全省服务业税收增长主力,增速分别达到35.8%和31.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税收同比增幅也超过两位数。”

而从浙江看,上半年以电信、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文化服务业的增长成为新亮点——浙江省上半年文化服务出口达2241万美元,同比增长122.99%。其中,出口到美国占34.19%;出口至英国占12.25%;出口至日本占12.02%。从文化服务业出口额与目的地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和文化服务贸易品牌的形成,服务业孕育着巨大潜力。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三大重点区域PM2.5下降——GDP单位能耗在降低

【数据】从上半年看,三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都实现大幅下降。其中,京津冀同比下降22.1%,长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74个重点城市平均下降17.1%。不仅是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也呈现明显下降态势。74个重点城市分别下降13.9%、19.4%、9.1%。

空气质量是发展模式的映射。

据环保部门统计,2015年上半年,京、津、冀、晋、鲁、蒙、豫7省区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5.4%。而从全国看,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7.1%,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能耗数据观察,有“世界钢铁第一大省”之称的河北正在艰难转型。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而河北钢铁产量占中国的四分之一以上。2015年1月至4月该省PM2.5平均浓度同期下降了28.0%,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同比减少22天。

这源自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积极变化——上半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5.4%,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一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注重质量、效率和集约增长,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化解过剩产能,“一增一降”体现了发展理念的转变。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财富》最新公布的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106个;而亏损50强中,中国企业占比更高,共有14家企业上榜,其中包括中国铝业、鞍钢集团公司、开滦集团等等。从亏损榜单上可以看到,亏损企业仍主要集中在两大产能过剩行业——钢铁以及煤炭。面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和相关地方亟待破解的考题。

仅12省区市城镇居民实际收入跑赢GDP——让GDP增长更公平

【数据】从已公布数据的26个省区市看,扣除物价因素,只有12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收入跑赢了GDP,分别是上海、北京、辽宁、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新疆、河北、宁夏、青海;江西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GDP持平。而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广西等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收入未跑赢GDP。

从已公布数据的省区市看,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排在前五名的依次是上海(26664元)、北京(26171元)、浙江(22640元)、江苏(19348元)、广东(18215元)。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看,超过8%的省份包括北京、浙江、天津、福建、湖北、四川、云南、新疆、江西、河北、贵州、宁夏、青海。西部地区收入增速较高,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达14.5%,大大高于GDP增速。

从全国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收入增速跑赢7%的GDP。尽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了GDP,但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569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低于7%的GDP增速。在稳增长的同时,如何让更多人分享发展的蛋糕,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真正让百姓收获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

展望下半年,观察经济先行指标,回暖迹象正在凸显——

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看,6月份,PMI为50.2%,连续四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生产指数达近八个月的高点52.9,表明制造业生产增长保持平稳;新订单指数为50.1%,仍位于临界点上方,需求乏力的状况正在缓解。

从反应国际贸易市场的先行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看,结束了2014年11月初以来的持续疲软态势,由7月2日的794点连续上涨12个交易日至7月20日的1067点,涨幅34.4%,创下年内最高水平;与今年2月18日创下的历史最低点509点相比,更是差别明显。中国市场回暖,成为航线运价走高的重要原因。

细究各地增长背后的动因,可以看到,在迈向“双中高”的进程中,中国经济正在觅求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新契机。如何在稳增长的同时,提高GDP的含金量仍需深化改革、苦练内功。(记者 冯蕾 本报通讯员 孙五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