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核心动力

2015-07-17 17:40:5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 李长安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上半年国民经济专家系列谈二】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李长安

国家统计局刚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的GDP 同比增长 7.0%,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其他衡量宏观经济的关键性指标如物价指数CPI一直在1.2% -1.5% 的区间波动,物价形势稳定;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新增就业人数达到718万人,就业形势比预期的要好。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稳增长、促民生的目标初步实现。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在中央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悄然改变,而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态势正是这些政策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个结果。这其中,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效果尤为突出,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核心动力。

近些年来,我国为鼓励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到注册登记、税收贷款、创业培训等等方方面面,创新创业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客观地说,这些政策对鼓励大众创新创业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大众创业方面,我国的创业活动日益活跃,创业者群体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农民工、失业下岗者、海归人员,以及传统行业的人们都在加入到创业浪潮中来。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注册资本20.66万亿元。新登记注册企业365.1万户,同比增长了45.88%。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6亿人,比去年底增加861.2万人,新增个体私营人员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创业主体的持续、快速增长,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创业浪潮正在来临。

在万众创新方面,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快速成长。从新产业角度来说,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 5 个百分点。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 40%,新产品也在不断的涌现,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增长速度有的在翻倍,有的是在 50% 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专利申请数量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已经超过美国、日本而稳居世界第一。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测算,我国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不足49%已经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有一半的贡献率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从关系上来说,创新与创业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孪生兄弟”。一方面,创新活动能够为创业者拓展更宽的创业领域,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创业活动又能够为创新提供实践和经验,从而推动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以目前在我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为例,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全面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与此同时,网络创业和网上就业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创业和就业模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比如国内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阿里巴巴,仅其零售电子商务带动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人数就高达1200万人。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仍有待牢固,改革开放30多年累积下来的各种茅盾仍然存在,国际形势也十分复杂。因此,为经济发展继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稳增长、促民生目标的根本所在。仅在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就连续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支持性政策。可以预计,我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将会更加活跃,而其在下一步稳增长、促民生过程中也将会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