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没有互联网不行,光有互联网更不行

2015-06-19 10:59:5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美国的经验表明,导致生产率提高的并不是互联网的纯技术或者理念,而是增长的资本投资。中国在加速互联网革命时,也必须明白这一点。

中国正在加速进一步推进其“互联网革命”。着眼中国的总体经济战略,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结合。最近,为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广泛应用,李克强总理敦促中国的通信运营商提网速、降网费。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2014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42亿,而美国为2.8亿,印度为2.43亿。在此背景下,中国更加重视互联网。从全球来看,世界21%的互联网用户来自中国,而美国仅占9%。

同样惊人的是,中国正在增加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投入,其中互联网是核心。在过去20年,中国对ICT技术的投入平均每年增加8.8%,从而带动GDP总额每年增长1.0%。如表1所示,过去20年,中国每年因ICT投入而增长的GDP已经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的工业国或金砖国家,比如比美国高2/3,是德国的2倍多,日本的3倍。

尽管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对于中国的经济战略来说,进一步深入互联网依然至关重要。在现代经济中,互联网早已超越了当初电脑应用的范畴,成为通信业、零售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互联网+”这一关键概念由此而生。

虽然中国在互联网和ICT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惊人的表现,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比例不仅低于美国或欧洲,而且低于其他亚洲发达国家。2014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占其总人口的46%,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87%,日本为86%,韩国为92%。在中国,网费对于进一步增加用户非常关键,因此,李克强总理提出降低网费。

正因为互联网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要将现实与神话区别开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需要向世界上最先进的互联网和ICT经济体——美国学习。由于互联网对现代经济极其重要,关于美国互联网发展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展开了大量国际研究。这些研究结论清晰地解释了为何扩大互联网应用与ICT投入存在密切联系的原因。

从基础经济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纯互联网技术和ICT本身提高了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在个人电脑大量出现于经济活动中六年后的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 (RobertSolow) 已有一句名言,称计算机技术并没有加速提高美国的生产率——“你可以看到,计算机无处不在,只是在生产力统计中找不到它。”

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如图1所示,在现代个人电脑出现的前一年——1980年,以能消除短期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5年移动平均线计算,美国生产率年增长率为1.2%。2014年,美国生产率年增长率仍为1.2%。因此,互联网和ICT的34年革命性技术发展并没有提高美国的生产力。

事实上,美国最新数字更糟。今年5月,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 (Janet Yellen) 坦言,美国正在面对“较为疲软的生产率增长”。在2014年,尽管i Phone、苹果手表、谷歌新产品和网络零售等的推出,但美国生产率增速仍如蜗牛般缓慢,仅为 0.5%。。

因此,数据清晰地表明,仅仅是互联网和ICT技术的发展并不能提高生产率。

不过,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互联网和ICT革命的34年里,有一个阶段美国的经济效率大幅提高。在此期间直至2003年,美国的生产率年增长率达到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值——3.6%。这是因为针对ICT的固定资产投资剧增。美国投资占GDP比重从1991年19.8%升至2000年的23.1% ,互联网泡沫后则略有下降,然后在2005年达到22.9%。

这时主要是投资ICT。美国这方面的投资减少导致了生产率增速急剧下降。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劳动生产率随资本投资激增发生的变化。3年后,投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6,4年后高达0.89。当资本投资减少时,劳动生产率也随之下降,这表明,并不是理念或者纯技术导致了生产率提高。

中国经济目前进一步专注于互联网,这点至关重要。但从美国的经验看,并不仅仅是互联网理念或技术迅速提高了经济效率,而是要将这些纳入到对ICT的大规模投资浪潮中。因此,在中国寻求加速“互联网革命”时,这是其要学习的关键经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