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原料低劣、非法添加激素…… 朋友圈“鸦片面膜”问题突出 中消协公布26款面膜比较试验结果:保湿效果与售价不成正比 □本报记者 祝瑶 攻陷了爱美姑娘们的“睡前时间”、甚至保持着人均20片的月消费量,作为化妆品微商界的龙头产品面膜,之前一直在微信朋友圈“攻城掠地”,一发不可收拾。 继央视曝光朋友圈“鸦片面膜”之后,面膜所含的糖皮质激素让不少人“谈虎色变”。那么,从市面上采购而来的品牌面膜是否安全呢?近日,中消协对市场上常见的26款品牌面膜进行了一场比较实验。结果出人意料,“高价货”在短期内的保湿效果并不理想,而有的样品售价虽然较低,但保湿效果却较好。 上百元的进口面膜 保湿效果比不上三五元的产品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对市场上销售的宣称有保湿功效的26款面膜的比较试验结果,中消协在测试面膜保湿功效的同时,也对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防腐剂、激素、荧光物质等安全性内容进行了测试。 在比较试验中,中消协工作人员从北京的多家实体店购买样品面膜,品牌涉及娇兰、资生堂、兰蔻、高丝、SK-II、碧欧泉、水芝澳、FANCL、美即、欧珀莱、佰草集等25种,单价折算后从每片3元到191.7元不等。 结果显示,26款面膜样品在用后半小时,皮肤水分均有所增加。但皮肤水分含量增加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6小时后,只有3款样品的皮肤水分含量增加值较为明显。 中消协人士提示,面膜的保湿效果与其售价并不成正比,有的样品售价虽然较低,但保湿效果较好。“一些单片价格上百元的进口面膜其保湿效果并不比单价三五元的产品表现更好。消费者在挑选这类产品时,不要一味迷信名牌。” 据了解,这26款面膜样品都未检出当前常见的激素类物质,防腐剂使用也符合国家要求,理化和卫生指标基本令人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资生堂与SK-II面膜样品产生荧光现象,但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还无法确定。相关人士表示,基于目前我国缺少针对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此次比较试验只能检测样品是否有荧光现象。试验选用食品包装中荧光检查方法进行测试,结果两款面贴膜样品有荧光现象产生,说明其产品中含有能够产生荧光的物质,但无法判别是否为荧光增白剂。 |
相关阅读:
- [ 05-13]醉人"厦门蓝"惊艳梅雨季 朋友圈又一次被刷屏(图)
- [ 05-13]“秋高气爽”厦门蓝再现 “颜值”高刷爆朋友圈
- [ 05-12]“朋友圈”里的爱,并不虚伪
- [ 05-12]没必要揶揄朋友圈的母亲节
- [ 05-12]教育时评:别只在母亲节当“朋友圈孝子”
- [ 05-12]朋友圈里的母亲节 未免有离题之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