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发生在尼泊尔的强烈地震波及我国西藏两个地市19个县,共造成西藏26人死亡、3人失踪、856人受伤。8.1级的强烈地震,在山高谷深、地质复杂的西藏,为何造成的伤亡相对较少?新华社记者深入震区一线,历时两周进行了调查。
震级高、灾情重——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边陲小镇樟木,被誉为“西藏的小香港”,因为边境贸易,这里富庶而繁华。全镇唯一一条之字形街道上,曾经车水马龙,街道两侧小楼林立、店铺密集。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波及了这座与尼边境仅一河之隔的小镇。
大地突然震颤,瞬间改变了一切。
樟木镇迪斯岗村,一座两层小楼被地震引发的巨大滚石推入了悬崖,不见踪影;不远处,几吨重的一块巨石击中了一座三层小楼的正面,小楼背面如老人佝偻的腰,突兀鼓起。
这场强烈地震,波及西藏19个县、区,其中14个县、区受灾,14万人严重受灾。
国土资源部专家组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最严重的一次地质灾害。西藏地震局副局长王志秋说,这也是西藏80多年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
尼泊尔震中距日喀则市吉隆县边境仅43公里,距聂拉木县边境仅42公里。首次强震后,又连续发生了120多次余震,其中7级以上2次。
吉隆县萨勒乡,是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乡村之一。吉隆县政协主席刘永祥在地震发生当晚,带领数名工作人员到萨勒乡救援。
“边修路边前进,30余公里的道路整整走了几个小时。”他说。
萨勒乡下辖7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全村345户1619人。地震导致3人不幸遇难,全乡九成以上房屋受损,多数房屋倒塌。
截至目前,西藏地震灾区共有2699户房屋倒塌,3.7万户民房受损,200余座文物保护单位不同程度受损。
救援难、伤亡少——复杂地质条件徒增救援难度,果断举措有效降低伤亡
此次西藏地震灾区均处边境一线,高寒缺氧、地质结构复杂、山大坡陡沟深,救援难度极高。
频发的余震,异常的天气,导致灾区塌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不断,阻断了许多通往地震灾区的通道。聂拉木县樟木镇、定日县绒辖乡、吉隆县吉隆口岸交通一度中断,成为“孤岛”。
吉隆镇至吉隆口岸的公路,8日下午才正式打通。此时,离地震发生已经整整13天。地震发生后,20余处滑坡带、270余万立方米的塌方量,阻断了这条70多公里的道路。
为转移口岸被困的受灾群众,以及被困尼方境内我工程施工人员,成都军区陆航团的飞行员,数十次高危飞行,将所有人员全部转移至吉隆镇。
高原灾区的抢险救援难度可见一斑。
定日县县长王坤在灾难发生后,立即带着救援人员徒步数十公里,抵达受灾严重的绒辖乡;吉隆县人大主席次仁,地震当天就带着两名医护人员,徒步数公里进入乃村,查看灾情,救治伤员……
武警交通部队和西藏公路养护部门的数百人,日夜奋战,抢通道路。
4月27日,通往绒辖乡的道路打通;28日,聂拉木县至樟木镇的公路打通;5月8日,吉隆镇至吉隆口岸的道路也终于打通……越来越多的生命通道被打通。
地震发生后,从村居一级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西藏各级各部门领导迅速行动,果断决策,一批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不畏艰险,深入灾区抢险救援,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转移快、安置稳——确保群众迅速安全转移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和及时安置
通往樟木镇的公路打通当日,聂拉木县委书记王平接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的电话:“樟木镇全员转移。”
时间紧迫,王平深感责任重大。他迅速组织口岸管委会、聂拉木县、樟木镇等各级政府人员,迅速组织人员转移。
“29日晚11时许,当所有人员安全转移出樟木镇的时候,我的心总算落地了。”王平说。
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党委迅速部署力量赶赴灾区一线抗震救灾,要求重点是救人,要不惜代价、想尽办法,全力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
迅速行动,果断决策。大地震之后,超过7级的两次余震,西藏没有出现任何新的人员伤亡。
4月25日地震发生后,西藏各级党政机关、各级干部、部队官兵迅速行动,党政军警民联动,采取拉网式排查方式,连夜组织灾区群众2.9万多人撤离至安全地带。
4月26日,武警交通部队和西藏公路养护部门数百人进入塌方和滚石不断的山区,抢通生命通道。
4月27日18时,经过52小时连续抢修,中国移动除聂拉木县樟木镇外,灾区其余县乡均恢复移动通信;5月1日恢复震区27个基站,其中随着樟木口岸基站抢通,震区所有县城、乡镇所在地的移动通信均已恢复。5月2日,中国移动西藏公司还陆续在日喀则市、拉孜县震区安置点新建开通了3个3G基站。
4月29日,针对樟木口岸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山体移动、整体滑坡迹象明显的严峻情况,自治区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将樟木镇全部人员转移至拉孜、日喀则市区安置点;成都军区陆航部队出动9架直升机紧急救援,将279名被困在尼泊尔境内的三峡集团援尼项目员工和174名吉隆口岸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转移到吉隆县吉隆镇安置点。
为更好安置受灾群众,当地在西藏聂拉木、吉隆、拉孜等县和桑珠孜区设立了156个安置点,近64万余名撤离转移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实现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伤病能医。
组织13支医疗队在灾区开展工作,设立医疗救助点19个,累计巡诊诊治伤病群众1.76万人次,发放价值165万元的各类药品;对受灾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累计6.6万人次。
9日上午,记者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安置点看到,一些老人坐在帐篷门口安详地晒着太阳,聊着天,手中的转经筒发出“唰唰”的声音;孩子们在帐篷间嘻闹玩耍;姑娘们哼着歌曲正在打扫帐篷……
5月9日,距地震发生整整两周,高原阳光依旧灿烂,一面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帐篷顶上!(记者张晓华、罗布次仁、令伟家、边巴次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