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网上我们怎样祭奠英烈?

2015-04-04 16:34:07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腔热血祭先人。临近清明节,网上祭英烈热了起来。然而,在此类网站点击量持续攀升的同时,一些现象也发人深省。

清明节前,在异乡工作的网友“穆克风雷”上网搜了一圈,想找一找能够祭奠家乡英烈的网上平台,却一无所获。

“离我家老房子不远处就有一座烈士陵园,我是听着英烈的故事长大的。我连续几年想通过网络遥祭他们,都没有如愿。”“穆克风雷”说。

据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数据,全国建立了2.5万座烈士纪念设施,设立4151个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遗憾的是,这些设施和单位有很多目前在网络上无迹可寻。

网友“精彩生活”坦言,自己在网上祭奠平台上的体验很不精彩:“我常用的几个门户网站要么没有祭奠平台,要么页面设计制作很敷衍,内容笼统,错漏不少,登录入口也‘藏’在不起眼的位置。”

3年前,在网友“冬日”的家乡,一座军史博物馆开设了英烈祭奠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的烈士名录中,“冬日”找到了一位自己的亲人。让他有些失望的是,3年来,这个平台始终是“老面孔”,网页风格和内容一点儿没变,那位亲人的信息至今只有寥寥数十字。

当然,网上也有诸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董存瑞烈士陵园”等维护较好的英烈纪念网站。“冀东烈士陵园网”页面精美,对每名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得都很详细,还建立了互动专区。

调查中,还有网友反映,不少祭奠平台缺乏宣传推介,知名度不高,自己想到网上祭奠,却不知道去哪儿找。某祭奠网站设计新颖,但年访问量却只有1.7万人次左右,多位网友接受采访时表示未听说过该网站。

与传统的祭扫方式相比,网上祭奠英烈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该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发展的“绊脚石”究竟有哪些?

——管理部门观念滞后。一些英烈纪念馆重网下轻网上,管理者认为“有没有网站影响不大”;缺乏相关技术和人才,又不愿花精力与其他网站合作,大量珍贵的史料、实物都只能在实体纪念馆内见到,没有转化为数字化资源。

——缺乏持续有效的管理。不少网上祭奠平台投入的人力、物力微乎其微,一些平台甚至没有专人负责更新维护,网络设备老化,技术陈旧,早已不能冠之以“新形式”。

——内容建设力度不足。一些祭奠平台设置有不错的祭奠功能,但其中许多英烈有名字无事迹、有简介无照片,形式缺乏创新。网友“空穴来风”说:“我们祭奠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牺牲者。了解他们的牺牲经过,是对内心的再次触动,是对灵魂的一次涤荡。”

——商业网站缺乏参与热情。商业网站用户数量巨大,技术创新和策划能力强,但由于缺乏商业利益刺激,对网上祭奠英烈等公益性质的网络项目参与热情不高。只有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这些网站参与。

近日,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通知,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开展“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该活动以线上活动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线上献花留言、网络文化产品编创推广的同时,要求基层团组织在线下开展祭扫烈士陵园、革命历史讲座、英烈事迹展览等纪念活动,使青年普遍接受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采访中,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刘永昶认为,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应多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不少网友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将对英烈的怀念转化为文字,情真意切。应该把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力量汇聚起来,推动网上祭拜英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刘永昶还认为:“功夫要下在平时,将重要节日与平时的祭奠和缅怀相结合。”网友“大东海”建议将各地烈士陵园和相关纪念馆的资源加以整合,设立网络祭奠平台的公共入口,以三维地图的形式呈现。网友点击相应位置或输入地名、人名等检索信息,就能进入相关页面。这样,在史料挖掘、品牌推广、活动策划等方面,也能形成合力。

此外,不少网友对网络祭奠平台运用更多新技术、增强互动性也充满期待。国家公祭网于去年7月6日上线,9个月时间已有915万人次在线公祭。国家公祭网除在线公祭外,还有战争战役简介、祭拜知识等多项内容。某部90后战士曾祥入伍前访问过该网站。他说,希望网上祭奠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多引入视频、3D场景、互动游戏和知识问答等元素,吸引更多青年关注。

(《解放军报》2015年4月3日 11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