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如今还可以补一句,不回家过年的未必不是孝子。对于“过年回家”这个中国人本不该迟疑的概念,在京工作的湖北青年许骏却徘徊在回家的路口望而却步。“32了,没成家、也谈不上立业,一回家过年,亲戚的各种关心让人烦恼,同学聚会越来越像‘成功人士表彰大会’,还少不了年货、礼品和不菲的红包支出。为这,迟迟没敢买票。”近乡情怯,“恐归族”怕什么?有家难回,子女和父母谁更受伤? 是家乡也是江湖 回家团圆有三“怕” 有着相似纠结的年轻人不止许骏一个。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异乡打拼的中青年群体中,“恐归”成为“节前综合症”的最典型表征:一方面,在都市生活重压之下的人们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在外的游子也想暂别漂泊流浪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家乡邻里亲朋殷勤热情的关怀甚至逼问有时又不禁让人汗颜。 一怕,家长式盘问。 结婚了吗、朋友怎样、收入多少、房子多大,这类问题属于例行盘问,考验着每个归家人的耐性,打磨着游子思乡的热情。“重复着同一个答案,一开始还硬着头皮,到后来答到麻木,就是有点寒心。”胡小庆在朋友圈中发布了一条消息:“不逼婚,咱们还是亲戚”。更有人吐槽家庭聚会最悲催,亲戚们期待的眼神里往往带着些许问号,直逼餐桌前你的身上寻找答案。 二怕,“逆文化冲击”。 后天建立起的观念、方式和习惯在家乡是行不通的,那个江湖有它自己的逻辑。面对琐碎的审视,平日小心翼翼堆积起的海市蜃楼在现实面前瞬间崩塌。独立电影杂志的一个女编辑笑着说:“自以为是的活法和所谓的风尚,会让姑妈大姨笑掉大牙。” 三怕,一事无成之“殇”。 王小恬很难忘掉马年春节那次不够体面的还乡。连端茶、寒暄都不会的她远远不及口齿伶俐、早早嫁人的堂姐更讨人欢喜。终于有机会陪外甥去唱歌、诺长的歌单除了“时间都去哪了”之外一支也不会唱。同学聚会攀比之后的失落让她感觉“相见不如怀念”。“五年前一意孤行到动批开鞋店,没赚到钱,来年还不知能不能租到店铺。留下生活也艰难,回家又无法融入家乡的环境里。” 处在“回乡——强加的善意”与“不回——孤独的牵挂”的拉扯之中,家在异地的中青年群体身心俱疲。 |
相关阅读:
- [ 02-16]“恐归族”的烦恼也是一种乡愁
- [ 02-16]第五十二期:“恐归族”的烦恼也是一种乡愁
- [ 02-14]卜鞋:如何让春节“恐归族”不再恐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