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打组合拳促装备走出去 3个月内已讨论4次
2015-01-29 07:20: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 发 展 一项重大战略转变 会议认为,对接相关国家建设和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运用商业模式,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是扩大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重要机遇,可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也是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会议确定,一是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二是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重点,针对国际市场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三是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巩固通信、电力、工程机械、船舶等成套设备出口。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四是完善支持政策。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五是强化统筹配套。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我国企业和公民在境外的安全。六是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当地就业,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后续服务。把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打造成国家新“名片”。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开放与改革一样,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他说,“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经济发展,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重大机遇。” 2014年11月19日,到当年11月26日,再到12月24日,再加上本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在3个月内4次讨论了“走出去”的问题,而这3个月内国务院一共只召开了12次常务会议,专家认为,这说明政府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高度重视。 “总理近期频频出访并带回千亿大单,这其实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常态。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经历了以前的招商引资阶段、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阶段、收购自然资源阶段,现在进入了产能转移和成套设备出口阶段。由于成套设备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在这个阶段,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方面作用非常突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胜春点评说。 “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通过对外投资和设备出口信贷,扩大产品出口和发展服务贸易,促进经济转型的条件。一是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备了产业基础;二是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具备这样做的金融条件;三是中国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新型服务业已经发展起来,需要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
相关阅读:
- [ 01-28]国务院部署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打造国家新"名片"
- [ 01-28]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 01-23]国务院发文规范农村产权交易 土地承包权不得流转
- [ 01-22]国务院加大督查问责力度 十举措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 [ 01-22]国内|国务院加大督查问责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中央部门结存资金半数闲置1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