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去年温州化解不良贷款394亿 金融风险成最大考验

2015-01-22 09:07:19 倪晨琪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网杭州1月21日电 (见习记者 倪晨琪)“2014年温州经济各项指标回暖向好,一年化解不良贷款394亿,但企业金融风险依旧严峻,是经济困难的综合体现,是温州经济最大的晴雨表。”21日,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温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

温州经济回暖

皮鞋、打火机、服装……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背起行囊,靠着勤劳与勇气,打破资源瓶颈,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走出温州,走向全国和世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经济迎来辉煌成就。

然而,2011年的金融风暴,让温州这个曾经的中国改革开放好学生,一时间深陷漩涡:老板跑路,信誉危机,产业空心,楼市震荡,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名落孙山……

2012年,温州主要的26项经济指标,17项指标全省倒数第一,4项倒数第二。工业投资方面,2012年,温州工业投资469亿元,占温州全社会投资额21.2%,工业投资对GDP的贡献降到17%以下,而这一数据在10年前是27%。

而那一年,浙江省GDP增长8%,温州则以6.7%的水平黯然收场。

“2012年,温州经济经历了最困难的一年,但是经过两年多的调整,2014年温州经济各项指标回暖向好。”谈起往事,陈一新今年有了笑容和信心。

数据指出,2014年温州2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位次前移的有16项指标,倒数第一剩下2项指标。在GDP增速上,2014年温州GDP增幅7.4%,与全省的距离进一步缩小。

同时,规上企业的差距缩小较为明显,2012年温州这一指标出现负增长,与全省相差8个百分点;到2014年,缩小为0.5个百分点。且工业技改投资两年全省第一,2014年完成技改投资553亿元,增长60%,高于全省40%。

在工业投资方面,2014年,工业投资750亿,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占比为25.6%。“工业投资对经济很重要,其效益是长期性的。投资从房地产等非工业投资转到工业投资,经济才能起来。从数据可以看出,温州正慢慢从2012年的悬崖边回来。”陈一新对此说到。

金融风险依旧严峻

“虽然2014年温州经济各项指标回暖向好,但企业金融风险对经济仍有拖累,是经济困难的综合体现,温州经济最大的晴雨表就是企业金融风险。”谈起金融风险陈一新表情严肃。

而金融风险正是来源于2011年的金融风暴以及由投资空心化所带来的温州企业危机。

老板跑路、企业资金运作空心化、互保联保资金断裂、银企关系紧张、互联网时代加剧传统制造业生存压力……温州这艘经济大船,面临前所未有的金融考验。

陈一新指出,在温州金融占经济的比例太高,全国都很难找出与之相比的。企业金融风险化解之前,金融业对温州GDP的贡献近10%,但这三年,温州金融业对GDP是负贡献,去年是-1%的贡献,2014年温州GDP增长7.4%,若金融能上去,温州GDP增长就会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陈一新也介绍,为防控和化解企业金融风险,2014年温州花了大力气。

据了解,2012年以来,温州企业老板跑路668名人士,其中350人被抓。跳楼、煤气等非正常死亡35人,主要是集中于2012年和2013年,2014年非正常死亡1人。

同时,温州自2012年以来,共化解818亿元不良贷款,目前剩下300多亿元待化解。2014年一年化解不良贷款394亿元,相当于降低不良贷款率5.39%,还有不良率3.1%左右。同时关注类不良贷款还有478亿。

“可能发生和已经确定的不良贷款加在一起800亿左右,这对温州经济拖累很大。”陈一新坦言。

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达得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胜对此在提出,温州实体经济正在逐步扭转,政府应该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资本回归实体经济、企业家回归实体经济问题。现在温州企业银行贷款非常艰巨,企业急需金融的支撑作用。

浙江省人大代表、中国银行瑞安市支行公司业务部主任韩明锦则表示,目前银行也在采取措施积极助力温州企业走出困境,如实行破产重组,和政府“一对一”地帮扶企业等,希望政府能对破产重组的企业提供更多税收优惠,对接国有担保公司服务小微企业。

“金融风险消除之日,就是温州经济走出困境之时,而这可能还需要2到3年时间。”对于未来,陈一新依旧充满希望。(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