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学者:圣诞在中国宗教背景淡化 成放松聚会由头

2014-12-26 07:11:53 杨华峰 来源:CCTV《新闻1+1》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记者:

过圣诞节和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心情上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市民F:

不一样 可能圣诞节跟朋友,或者跟男朋友那种吧,然后春节就是跟家人的那种感觉。

解说:

吃饭、互赠礼物、购物成为大多数人欢度圣诞节的方式,为娱乐聚会找一个理由,也是很多人对圣诞节的感受。

外地游客C:

我们中国自己的节日都不怎么过,反而是对一些国外节日比较看好。我还是希望我们国人最好是把我们自己的节日搞起来。

主持人:

圣诞节,本来它是一个宗教的节日,是一个舶来品。在全球范围内,庆祝圣诞节的人要比信仰基督教的人多,这是一个全球共性的现象。那么今天我们也看到这个《环球时报》上有这么一个评论,它说,中国主流社会应当反思的是什么呢,中华文化过于严肃和紧张的问题,那么中国的节日还是有点少,用来放松的节日,还有非节日的安排,尤其是我们的短项。

那么为什么圣诞节这样的一个舶来品的节日,在我们国家能够这么迅速的就开始流行,这里面的确是可以有一些思考的东西。

接下去我们就连线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张颐武,张教授您看,刚才我们也看了,有一个评论,说中国的节日,整体就是中华文化过于严肃紧张,这是不是能够解释为什么越来越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愿意过西方过来的各种各样的节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

我想这个圣诞节的热烈的气氛,一方面是我们太缺少年轻人之间互相相聚的(节日)。我们的节日一般的都是家庭的聚会,家庭的团聚,然后家里团团圆圆过节,这个是春节、中秋都赋于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缺少年轻人之间,也不用放假,但是大家在晚上出来欢聚、放松,然后把自己整年的这样的辛苦的心情放松一下,获得一种乐趣,这样的节日我们往往比较少。

另一方面,其实圣诞节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其实把它的宗教背景已经淡化了,我们现在的象征符号,像圣诞老人、圣诞的车、装点的灿烂的雪景,其实都是渲染一个活跃的气氛,把冬天装点的更美丽,让大家能够轻松的快乐的渡过这个冬日的夜晚。然后它又充满了音乐,也有来自西方很多时尚的电影,这些渲染这些气氛,都给我们过节增加了一些气氛。

主持人:

张教授,您看,因为这个西方人过圣诞节它里面就有一个宗教背景在里面,到了我们这,您刚才也说到了,这个宗教的因素基本上抽干净了。那么现在对于中国人来说过这个节,过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

张颐武:

我们都会感受到,一般年纪大的人,或者是比较成熟的稳健的人,他一般对这个节日的兴趣其实并不是很大,你会发现很难见到非常成熟的老人来过这个节,除了比较少数的人之外,很少有这样的群体。但是主要的你会发现在各个消费的场所,在各个大的购物中心里面,在餐饮的店里边看到的都是年轻人。他们过这个节,一是放松心情;第二个是获得一个和朋友相聚的机会。用这个节作为一个由头,把自己的心情放松,把自己和朋友的聚会找到一个不可不去的由头,这样的话大家都非常高兴。所以我想我们的宗教意味并没有那么浓,其实是借别人的瓶子来装自己的酒,把年轻人之间相聚有轻松快乐的一面在这个时刻展现出来。

主持人:

谢张教授,圣诞节这些年是很多年轻人年年过,争议也年年有,但是今年的争议明显多了一项新的内容,就是有的地方在抵制这样的一种圣诞节,怎么回事儿?继续往下看。

解说:

有的人在欢天喜地过圣诞节,而有的人则禁止大家过圣诞节。

今天,《华商报》一篇关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并组织看传统文化宣传片的报道,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根据报道,在昨天的圣诞夜里,学校从晚上7点钟就开始封校,即使是有请假条也不能外出。学生们不但不能外出欢度圣诞节,还被组织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除此之外,校园内还挂出倡导不过西方节日的标语。

实际上,在昨天下午,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团委就在官方微博上,发表了一篇“不盲目崇洋媚外,争做中华好儿女”的文章,称很多人都开始越来越重视西方节日,而“祖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正逐渐消失”,希望大家“不能忘记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

学校这番举动,不但引起了一些同学的抱怨,也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论,西方节日应该被这样禁止吗?

同样在昨天,在湖南长沙一条古色古香的步行街——太平街上,突然出现了5名年轻人,他们身着汉服,手举抵制圣诞标语的牌子,他们的出现在当时吸引了很多路人的围观。当时正在现场的中新社记者杨华峰有相机记录下了这个现场。

(电话采访)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昨天街道两旁到处都挂出圣诞节的一些祝福语,还有人正在发苹果,然后他们刚好就在那里举牌,我觉得这个画面很冲击。然后好多人就围上去,全拿手机、相机在拍,很多市民都说这个好,就应该抵制外国的节日。

解说:

这五个人分别来自长沙市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他们自己租借服装,制作字板,走上街头,一站就是近两个小时,而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节日。

(电话采访)活动参与者 万昌盛:

我们突然一下就感觉到,我们传统的东西越来越被冲淡了,而这些舶来的这些节日越来越商业化,所以我们想倡导回归传统,理性过节。我们是通过这种“抵制圣诞”、“中国人不过外国节”这种话语,把这个观点能够鲜明地把它抛出来,用举着牌子,穿着汉服的形式,表达我们回归传统这样一个意义。

解说:

还是在昨天,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校发出的一条,关于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活动的通知短信,则在更大范围内对圣诞节说不。

郑上忠:

目的还是希望全市中小学校能够对传统节日,对我们中华传统节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现在有些洋节日,我们要去了解它,但是不能过热。因为现在有些学校把圣诞节它这个整个活动把它当做一个节去做,这个就冲淡了我们对传统节日的一种重视。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了圣诞节这样的一个在西方有宗教背景的节日,进入到中国以后,被我们改造成了一个年轻人自己的节日,是年轻人愿意过的节日。但是刚才的短片我们也看到,有些年轻人主动不去过,那么也有的学校去抵制年轻人去过。那接下去我们就请教一下张教授,您怎么看学校不让孩子们、不让年轻人过圣诞节这个举动?

张颐武:

我想有些年轻人自己他不喜欢过这个节,这是他个人的选择没有问题。而学校这样做,当然也有它弘扬文化、关注传统节日的这样子善意的用心,但是不是需要采取这样的形式,我觉得还是可以商榷的。

因为过圣诞实际上它也并没有比如说强化这个西方宗教这样的意味,实际还是年轻人相聚、欢乐的聚会,然后大家一起找一个由头来体现出自己愉悦的心情,这样一种活动是不是需要用这样的一种非常强烈的方式,搞的非常紧张,我觉得倒是可以商榷。

主持人:

那么学校的这种举动实际上也引发了一些人的一些争议,比如说我们做的这个调查,说对于禁止,像学校这种说圣诞节进校园,你怎么看?我们看到有多数,有65.9%的人选择支持,说应该守护中国传统节日,抵制洋节。然后呢,只有34%的人是反对,因为说这是个人自由,不应该干涉。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选择是支持学校这种做法的。

那么再有一个调查说怎么看待中国人庆祝圣诞节这种现象。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是忧心忡忡,还是应该重视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少一半的人认为,不需要忧虑,因为就是多了个放松娱乐的日子而已,您怎么看?还是压倒性多数的人觉得应该抵制,抵制对?

张颐武:

我觉得这可以体现我们社会其实还是对自己的文化有很深入的认同,就是觉得我们担心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身份、我们的价值观受到西方文化这种冲击,这个我觉得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一个现象。

但是另一方面,我倒觉得现在圣诞节的这个状况,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它是西方的价值观或者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的一个非常具体的体现。主要还是年轻人之间借这个由头来欢聚,然后用这些文化符号来表达一个活跃的状况。

那么现在其实中国的节日,我们的传统节日很多也都走向了世界,随着华人在全球的移民的这个数量众多,然后随着我们的文化的影响力的增长,那么现在比如像我们的春节,在很多国家,现在也变成一个非常活跃、有意思的节日。人们也会借用春节的一些符号,但这并不意味着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所以我想过节这个事情,一方面我们当然要倡导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意义,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我们自己生活的这种高度的价值。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对过洋节这个事情,可能也不必过于紧张。当然我们可以更多地来宣传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但另一方面对过洋节我觉得保持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因为中国人他是很善于把外来的东西变成自己文化内部的东西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