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媒体不仅给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而且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国际关系等各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面对新媒体时代并存的机遇和挑战,领导干部应趋利避害地用好这把“双刃剑”,从而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长期以来,我们的干部更多钟情于传统媒体,对于新媒体认识不足、缺乏准备,甚至视之为“洪水猛兽”,于是出现了“代表党,还是代表人民?”等各种爆炸式的“雷言雷语”,既伤害公众感情,又损害党政形象。转变这种现状,需要正确认识新媒体,消除“媒体参与就添乱”的偏见。 全面客观认知 提升媒介素养 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媒体自由、开放、互动等特征,把握新媒体为执政所创造的重大有利条件。新媒体的实时交互为正确实施舆论引导开辟了新途径,快速集散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提供了新手段,公开透明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营造了新环境,信息聚合为推动政治民主进步注入了新动力。提高对新媒体构成群体、新媒体舆论形成过程和存在风险的认识,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形势变化发展的规律,直面国内外新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因势利导。 熟练掌握媒体技能,已成为当今干部的基本素质,在某种意义上,执政能力的大小就体现在通过媒体进行信息收集、辨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积极掌握新媒体相关知识技能,注重锻炼对新媒体的感受力和观察力,学会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大小,及时进行收集、筛选、交流和使用,进而将这种充分了解媒介信息的能力转化为服务科学决策、处理复杂问题的执政力。 磨炼“金刚钻” 提高能力善用新媒体 善用新媒体说易行难,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并具备了驾驭新媒体的“金刚钻”,才能够揽好、干好这趋利避害的“瓷器活”。 让新媒体成为“社情民意直通车”。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的知情意识、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都比以往大幅提高,领导干部理应借助新媒体“民意库”把好“民生脉”。一是赢得群众相信认可。积极搭建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新媒体对外交流平台,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功能,逐步健全政务公开、新闻发言人等制度,主动接受、积极回应群众意见建议,充分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阳光、透明的形象赢得信任。二是吸引群众主动参与。积极开辟有影响的新媒体渠道,通过“参政论坛”“纳谏社区”“微信论政”等电子平台经常性开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和民意征集,以平民视角叙说老百姓的故事,用平等交流的传播符号开展民众互动,让更多的群众自发有序参与进来。三是集中民智解决民生。积极将网络论坛、微博、微信中反映出来的大量潜在、分散、合理的群众利益诉求,提升为明确、集中、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使之成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工作的有效支撑,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让新媒体成为“核心价值新高地”。新媒体作为思想文化和社会舆论集散地,为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导干部充分利用这一空间,着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力。一是突出宣传理念和内容的大众化。适应新媒体传播平民化特点,放弃过去线性的灌输理念,在话语表达、视角触点和表现形式上进行转变,根据群众选择性接受心理和认知水平,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努力培育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网民的新媒体栏目、频道和论坛,既能反映时代主题、体现主流价值观,又符合移动新媒体特点、为网民喜闻乐见。二是推动宣传方式的不断创新。积极将传统媒体的产品延伸到新媒体上去,利用新媒体渠道把党报、党刊等老品牌推广出去,辐射更广的受众;同时,努力拓展多样化、复合型的大众化载体,着力开发各式各样的新媒体载体,让QQ、微信、APP客户端等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平台,全方位、多触角地传递社会正能量。三是发挥“网络大V”的积极作用。对于那些“大V”,要“为我所用”,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其承担与之能力相适应的社会责任,积极有效引导舆论、调整公众的政治态度和参与行为,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引领公众理性思考事件本质,从而更好地理性面对。 让新媒体成为“社会矛盾减震器”。科学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及时消除化解矛盾,是善用新媒体的重要要求。领导干部应利用新媒体预警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各大网站、微博、微信等舆情信息的监测,持续跟踪网民思想情绪的波动变化,多角度、多侧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并进行分析判断,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危机舆情征兆,掌握舆情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利用新媒体快速应急处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把握“黄金24小时”,以“快”抢占先机,掌握新媒体引导的“第一落点”,及时公开事件的真实信息、危机处置的办法和态度,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并着力解决问题,消除炒作舆源,坚决杜绝“捂、压、盖”等做法,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利用新媒体监督改进工作,充分借助新媒体构建多元化监督平台,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对待媒体监督、主动接受媒体监督、积极回应媒体监督,真正把新媒体作为强化社会监督、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让新媒体监督的“阳光”成为约束自身行为、解决自身问题的有效“杀毒剂”。 |
相关阅读:
- [ 12-15]刘思伟新媒体电影处女秀开机 演绎模范好男人(图)
- [ 12-15]中国青年报:央企新媒体卖萌为哪般
- [ 12-12]歌手刘思伟新媒体电影《男人》即将开拍(图)
- [ 12-12]做新媒体就要“内容+服务”——访台湾联合报系社长项国宁
- [ 12-11]新媒体传播中历史虚无主义“导向”不容忽视
- [ 12-11]吴敦义:败选检讨没批评抱怨 将注重新媒体及青年
- [ 12-10]芭乐布局大电影营销凸显新媒体核心价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