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公布名单,一些地方观望 为了遏制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国家卫计委出台的《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 作为回应,一些地方也出台了配套措施,如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局规定将13种情形列入“黑名单”,涉及医疗机构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一年内被投诉并经查实违法行为两次或以上、因违法违规执业行为被上级有关部门及媒体曝光或造成社会重大影响等。 据了解,虽然中央卫生部门一再要求公布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当事人名单,地方卫生部门也公布了若干规范性文件,但是真正披露商业贿赂当事人名单的寥寥无几。 事实上,早在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开展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要求公布一批行贿企业“黑名单”,各地表示积极响应,陆续公布了实施办法,曝光了一批受罚企业。 公布“黑名单”能否遏制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一位重庆公立医院院长对记者说:“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要药品价格虚高,医药企业就依然会有行贿的空间;只要不解决以药养医,商业贿赂就斩而不绝。” 解决行业顽疾,推动医改进程 多名专家对记者表示,解决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这一行业顽疾,必须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卫生医疗投入不足、以药养医和药品定价机制不透明等源头问题。 李玲认为,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是解决商业贿赂顽疾的重中之重,斩断医院、医生和药品生产流通环节形成的灰色利益链,使医院和医生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职,使药品回归治病的功能。 李玲说,新医改以来,政府支出增加,但由于过度医疗和药价虚高,患者的负担并未显著降低,“这说明改革的红利没有真正惠及百姓,也为商业贿赂提供了空间”。 专家建议,要建立透明的药品定价机制和采购机制,杜绝药品回扣,体现医生职业的高风险和高技术的价值。 李玲表示,药品价格虚高,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间环节较多,不合理的加价较多”。解决这一顽疾,首先要调整政府管理价格的范围,并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合理制定基本药物价格;其次是要加强流通环节药品差价率的管理,压缩中间环节加价水平;三是逐步降低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加价率,鼓励推行零差率的试点等。 专家还建议,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建立包括“黑名单”在内的综合监管措施,提高违法成本,以震慑行贿受贿者。如香港医生一旦收受贿赂或红包,可吊销行医执照且“终身禁医”。 |
相关阅读:
- [ 11-17]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追踪:公布"黑名单"单位寥寥无几
- [ 10-30]寿宁一批医生涉商业贿赂案 涉案医生均正常上班
- [ 09-16]福建严禁药品向医疗机构进行商业贿赂
- [ 09-16]福建严禁药品、医械企业向医疗机构进行商业贿赂
- [ 09-16]我省整治药械生产流通企业商业贿赂
- [ 09-15]福建出台规定将药企商业贿赂纳入不良行为记录
- [ 09-11]华为自查商业贿赂 再敲“民企反腐”警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