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时政】从“去中国化”看“话语权”
2014-11-03 17:21:59 来源:子曰师说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
分享到:
|
引经据典的好处之二:经典具有权威性。 古圣先贤说的话,还不够有说服力么?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有时一百年、有时甚至几百年才能出现一个人中龙凤,这些古圣先贤,他们用一生的学识、一生的经验、甚至一生的教训,总结出那些人生智慧,传给了后人。后人用得好、再传,传了、再用,反反复复,直到今天。 试问,用一个民族积累了五千年的智慧,指导我们的百年人生,还不够用么? 引经据典的好处之三:“经者,常也,言常道也。 ” 所谓经典,谈的是人生寻常日用的恒常道理,最接地气,最宜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好比儒家的论题,很多是超越时代、不关政治、甚至与伦理无涉的问题。比如重视学习、立志养气的说法,“吾与点也”、“绘事后素”等等。 自然科学要不断推陈出新,否定之否定;但人文社会科学往往关注的是人生永恒主题。只要人类还在、民族还在,这种文化,就不会失去意义。 引经据典的好处之四:经典,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语言环境,是一个民族使用频率最高的文化用语。 当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我们说“学而时习之”,不用翻译,大家都懂。而有些人非得用西方的人物和话语来表达,有时不过是“以艰深文浅陋”罢了,甚至是拉大旗作虎皮罢了,是挂“羊(洋)”头卖狗肉而已。 其实,引经据典、子曰诗云的最重要价值在于: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是思想的符号,没有无思想的语言,也不存在无语言的思想,连不说话也是一种态度,而一旦你说话: 说什么话,就代表着你用什么文化思维想事;说什么话,就代表着你的语言文化背景是什么。 《诗经·邶风·旄丘》中有几句诗,是诗三百中,洗尽铅华之后最智慧的人生警句:“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意思是,你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意味着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 我们能否长久地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就看一看我们是否依托于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警惕“去中国化”现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重新建构起我们自己的语言体系!(子曰师说金海峰) ----------------感谢阅读---------------- 科普国学,文化健康。 国学走入生活,传统成为时尚! “子曰”,古代指孔子说,现泛指老师说。 “子曰”代表孔子形象,“师说”代表韩愈理论, “子曰师说”, 是中国返本清源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坐标, 是中国人引经据典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 子曰文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解读古为今用的经典智慧, 构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把精英层面独有的思想智慧, 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 |
相关阅读:
- [ 10-30]专家解析四中全会决定:时政民生话题频现“亮点”
- [ 10-29]【国学与时政】奉法者强,则国强
- [ 10-14]【国学与时政】不知来 视诸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有感
- [ 10-14]【国学与时政】以史为鉴 文化自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