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22日称,英国人都熟悉中国制造的产品,它们叫“made in China”。不过,英国人也在问自己,什么是在中国的“made in Britain”? 《每日电讯报》8月22日作出了回答,答案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势利眼。文章开篇写道:“这是一个典型的无人能够做得完美的商品。” 怎样才能变成“势利眼”? 那么,怎样才能变成“势利眼”呢?一位名叫詹姆斯·赫伯特的英国商人说,这些富有的中国人,过去喜欢用品牌来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这些品牌以前只能在海外买到。 赫伯特说:“但现在,这些品牌都在中国出售了,他们已经不太能成为社会指标了……所以他们正用自己的知识和优雅来区分自己。” 赫伯特当然也从这种变化中寻找商机,比如他正在教中国的富人们如何打领结,给他们介绍温布尔登和英国皇家爱斯科赛马会上的礼仪,并告诉他们该如何穿着才不入俗套。 文章调侃道:“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的‘势利眼’们是要将自己与普罗大众区分开来,而每个英国人都是‘势利眼’。” 不过,和前辈们不同,今天英国的“势利眼”们喜欢突出自己比别人知道地更多,比如到Facebook上贴两张度假照片“显摆,”以至于作者不禁感慨,互联网都已经成了“势利眼们最大的论坛”。 假装在加州 或许《每日电讯报》里的“势利眼”太虚无缥缈。毕竟,懂点礼仪,打扮精致都不是什么太实在的事。在中国,有房有车可能是最实打实的。 当日《卫报》整版报道了上海郊区的山寨加州城市规划。只不过,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而这些代价早在规划实施前就料到了,比如拥堵不堪的交通。 文章援引美国北卡罗兰纳大学的学者宋严(音译)说,上海的城市规划者“犯了此前西方规划者所犯的几乎所有的错误。”宋严回忆,十年前,美国城市规划者曾劝戒过中国的官员不要学习美国,因为美国的经验并不好,但中国的规划师们并不以为然。 不过文章也说,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中国的城市规划者也在尽量想办法纠正。一位被重庆市政府雇佣做顾问的城市规划专家彼德·卡斯洛普观察道:“一旦他们决定要改变,他们真的能够做到。” 中国要什么? 这些都是转型中的中国十分有意思的现象,但也让许多中国观察家感到困惑。关键的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人怎样认识自己,今天的中国又想要什么?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系列文章就探讨了这个问题。文章从英国赴中国的第一位大使乔治·马噶尔尼在1793年失败的出访说起。 中国和西方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差异,但今天的中国与西方又需要彼此互相认识对方。备受挫折的马噶尔尼在1793年将中国说成“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但《经济学人》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这样了。在过去的两百年中,中国对自己的认知也已经改变。 自1978年以来,中国不仅显示出自己的灵活性,也显示了自己对“富”与“强”的不懈追求。文章说:“现在,这些目标近在咫尺,(但)未来的几十年或许将是最困难的。” |
相关阅读:
- [ 08-31]英国宣布反恐计划应对IS 提高空袭威胁级别(图)
- [ 08-30]英国学校毕业舞会拼豪车华服 每年“烧掉”10亿
- [ 08-30]德艺术家在英国沙滩埋金条引发寻宝潮
- [ 08-30]英国学校毕业舞会拼豪车华服 每年“烧掉”10亿
- [ 08-30]由日至夜时间分割 英国摄影师重塑世界
- [ 08-30]英国将恐怖主义威胁等级提高至“严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