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友超:我们在调研中听到不少校长、教师反映,现行2004年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有很多要求显得“高大全”,比较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应提出具体的普通学生都能遵守并做到的基本规定。比如,对“热爱祖国”的规定应更具体化。因此我们在修订《守则》时写道: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这就是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应如何做、唱国歌时应如何做,让学生通过了解国情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 学生发型、着装不做硬性规定 记者:此次《守则》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也有人提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需要与时俱进? 邓友超:《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是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我们在调研中的确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现行《守则》和《规范》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如《规范》中关于留短发的规定,大家认为没必要从全国层面硬性要求。 新版《守则》彰显核心价值观 记者:新版《守则》有哪些亮点? 邓友超:新版《守则》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贴近时代,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都有所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三爱”、“三节”、心理健康、文明出游、网络、安全、阅读等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二是突出对学生言行的基本要求。各地各校可依据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规定或行为规范。三是简单明了。凝练为“三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讲”——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三护”——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九个条款,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国际比较 立足本国实际 记者:前段时间,社会上一些媒体对美、英、日《中小学生守则》进行了报道,本次修订是否有所借鉴? 邓友超:近年来媒体和网民对于《守则》的关注,往往源于所谓的国际比较。其中,对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小学生守则进行比较的文章很受网民关注,如“英国小学生守则”包括“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网民认为,这样的规定有助于保障学生安全。新修订的《守则》充分吸收了这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如专门增加了“护安全”的条款,且列出了“红灯停绿灯行”这样具体可行的内容。 但是,经过修订专家组认真查阅相关国家教育法律及文件,并咨询这些国家的教育研究人员,同时根据我们委托相关驻外使领馆教育组调研的结果来看,英、美、日均没有全国统一的学生守则。高度重视小学生安全的所谓的“英国小学生守则”十条,几年前最初在中国网站出现时,这十条被称为“儿童安全十大宣言”,和“小学生守则”完全是两回事,后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改称为“英国小学生守则”。所谓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实则是一本美国文化读物给小学生提出的建议,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误称为“美国小学生守则”。所谓的“日本小学生守则”,则只是日本某所学校的校规节选。 【相关链接】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意见 网友点赞:操作性提高了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现行版《中小学生守则》 教育部1日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提出爱祖国、讲文明、护安全等9项内容,其中在“护安全”一项中特别提出,中小学生要“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据了解,《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包括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和护家园9项内容,由现行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合二为一,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原则,注重可操作性。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4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随着时代变化,《守则》《规范》中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因此,教育部在2012年启动了《守则》《规范》修订工作。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截至8月20日。 另据消息,浓缩版守则中还出现了不少新身影,例如热心志愿服务、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而“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则不见踪影。 【网友评论】 @临江真人:小学生不必记那么多,还可以更为精简,例如,尊重师长,团结同学,起居有常,勤学善问,注意卫生等即可。 @尹鸿:具体了,可操作性提高了。就是内容罗列比较多,记忆对照都比较困难,守则还是应该更加基本一些,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也应该有所区别。 @孙云晓:从天上回到地上,脚踏实地心安。 @Jackie-wur:对了,这才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爱祖国,爱人民,只是嘴上说的,难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
相关阅读:
- [ 08-02]教育部就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 见义勇为拟不入
- [ 08-02]教育部:控制上网时长拟入中小学生守则
- [ 08-01]教育部今年起推足球四级联赛 厦门先推班级足球联赛
- [ 08-01]教育部:小城市清理“门槛”全面接收随迁子女就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