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甘肃重视少数民族劳务输出 海内外设劳务管理机构

2014-06-25 07:08:06 丁思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网兰州6月24日电 (记者 丁思)24日,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沙拜次力在兰州介绍,甘肃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劳务输出的管理工作,省政府专门设立甘肃省农民培训劳务输出办公室,并先后在全国各主要经济区建立了13个驻外劳务管理工作机构,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甘肃首个驻外劳务工作站。

24日,国家民委在兰州市召开部分省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来自江苏、上海、新疆等13个省市区代表汇聚兰州,共同探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沙拜次力介绍,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省份,56个民族俱全,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24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保安、裕固、蒙古、撒拉、哈萨克、土、满等10个,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民族。该省有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6700多处,宗教教职人员2万多人。

甘肃有2个民族自治州、7个自治县,共21个民族县(市)。民族地区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3%;常住人口32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同时,全省还有34个民族乡(镇)。甘肃民族地区的总体特点是:地域广阔、资源富集、环境严酷、发展滞后。21个民族县(市)中有18个县(市)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沙拜次力介绍,甘肃省共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36.98万人,其中,回族20.63万人、东乡族10.39万人、藏族2.56万人、裕固族1241人、保安族2263人、蒙古族1864、土族1829人,其他少数民族2.68万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本省临夏、甘南、张掖、天水等市州及青海、新疆、宁夏等周边省区。

沙拜次力说,甘肃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在区域分布上,遍布14个市(州),各行各业都有少数民族人员;少数民族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加快,在各城市均呈明显的上升的态势,且呈现季节性和不固定性;相对集中居住在城市,以民族、宗教、地域、职业为纽带,结成利益群体,有着相对固定的生活和交往圈;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日益频繁,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了解,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民族关系相对融合。

与此同时,“我省民族地区90%以上是农村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农村人口有187万。近年来,大量少数民族劳动力不断走向全国各地,从事建筑、餐饮、货运、贸易等产业。”沙拜次力说,据不完全统计,该省民族地区每年有60万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

据悉,2012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输转劳动力49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23.5万人,自谋输转25.1万人,国外就业1212人,实现劳务收入3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7610元。东乡族的劳动力输出占到全县劳动力的18.7%,主要输出到本省的兰州市、临夏州等地,约占81%,输出到外省区的占14.6%。

沙拜次力说,鉴于这种实际,甘肃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劳务输出的管理工作,省政府专门设立甘肃省农民培训劳务输出办公室;民族自治州、县政府大都设立了劳务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有计划的劳务培训、劳务输出、信息交流、后期服务等工作,使这项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服务工作。

同时,2013年,甘肃省民委牵头,会同该省人社厅等7个部门联合策划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劳务技能特色培训出彩工程”,将重点实施清真厨师、藏餐厨师、藏医蒙医技师及保健人才、“双语”翻译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工匠人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人才等7个方面的培训项目,力争到2020年培训少数民族特色技能人才10万人。这项培训是甘肃有关劳动力培训的“阳光工程”、“两后生培训”、“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普通技能培训”、“农牧实用技术培训”等专项培训工程的补充和延伸。(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