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5月21日电 (记者 申冉)“卫星导航正在影响着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更新。”2014年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1日在南京举行,有中国“卫星之父”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孙家栋在开幕式上发言,认为该领域随着专业的逐步细化,正在不断挑战各种极限。 他鼓励与会人员,时代正在赋予这个领域无限的机遇,与网络平台、云计算甚至大数据的结合,让卫星导航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个领域正在迎来一次巨大的创新发展。 “(中国)将于今年(2014)年底先发射5颗试验卫星,为36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标探路。”尽管对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寄予厚望,但孙家栋对中国放卫星的速度仍保持慎重态度。他表示,由于投资巨至几百亿元,虽然中国亟待在2020年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平起平坐”,但决不能轻易放卫星,应更加慎重按照步骤进行。 继美国、俄罗斯、欧洲相继开始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后,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已实现亚太地区信号全覆盖。目前,中国北斗已进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导航四大系统之一。按照中国卫星导航建设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将有36颗卫星在天空中为北斗导航系统服务,北斗信号将覆盖全球,届时可为全球提供信息收集服务。 孙家栋介绍说,2007年到2012年,陆续“上天”的14颗中国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状态保持良好。 “未来的卫星导航产业一定是走向融合,数据共通。”孙家栋表示,“但每个系统都必须保持自主可控能力,即使不用别家的卫星,也能够很好地提供信息收集和输送。” 作为北斗导航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孙家栋坦承,现在北斗系统的市场应用率相对于GPS较低,更大规模的市场推广遭遇一些困难,包括导航系统的地面应用质量如何,这些商业应用在使用上是否可靠方便,价格是否更具竞争力。“而价格则与产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相较于占据全球市场大部分份额的GPS系统芯片,北斗系统芯片的价格依然略高出一些。” 他表示,目前看来,如何让中国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符合国际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推广到更广阔的民用商用范围,从“天上放卫星”到“地上用卫星”的路依然还很漫长。(完) |
相关阅读:
- [ 05-20]马方将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商讨公开马航原始数据
- [ 05-18]国家航天局:黑龙江省不明坠落物为运载火箭或卫星残骸
- [ 05-18]马航失事客机卫星数据该谁公布? 各方莫衷一是
- [ 05-14]美国称卫星图片显示俄军仍部署在乌克兰边境附近
- [ 05-13]俄罗斯将在越南和尼加拉瓜建设卫星导航地面站
- [ 05-11]世界超模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 05-08]马航失联客机搜索无所获 分析称卫星革命势在必行
- [ 05-06]风云三号C极轨气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