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九年沉淀彰显品牌价值

2014-05-17 13:0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网深圳5月17日电 (记者 邓霞鲁毅)正在召开的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上,“文化湘军”又掀起一个高潮――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与光明日报社、中国新闻社和红网共同发布了中国文化品牌蓝皮书《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4)》,这已是该中心连续第9年发布该报告。

2013年文化改革制度红利实现

“2013年是中国文化品牌借改革红利多元发展的一年,文化产业享受了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制度红利。”16日新鲜出炉的《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4)》在总报告中,宏观总结了2013年中国文化品牌的发展。它认为,2013年,中国文化品牌借改革红利,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文化品牌亮点频出,创新发展明显,文化产业各门类品牌竞相涌现,对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举国上下以文化制度创新为纲,加速文化品牌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告表明,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或放宽。尤其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文化部门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取消和下放了行政审批项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万亿元,约占GDP比重的3.77%。

2013年,文化产业各门类品牌也迎来大规模洗牌和兼并重组的浪潮,表现各有千秋。如电视品牌方面,央视和各大卫视在选秀节目中寻找转型,由“草根”转向“明星”,开启了娱乐节目新模式。尤其是“星爸”“萌娃”组合的《爸爸去哪儿》,制造了2013年度的新媒介景观和文化现象,引发了新一轮“亲子综艺”风潮。电影品牌方面,国产电影“大片独尊”时代逐步走向终结,中小成本电影在2013年成为大赢家。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成功掀起一股全民“《致青春》旋风”,让观众自愿为“青春”埋单,内地最终票房达7.1895亿元。

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文化市场已经从总体“短缺”转向“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时期,文化品牌在今后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产业发展将从数量规模型走向质量效应型,打造品牌要以制度创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改革的红利最大化。

九年沉淀彰显品牌价值

“中南大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是中国第一个研究文化产业品牌的专门机构,中国第一个发布文化产业品牌的学科平台,中国第一个文化品牌年度发展报告诞生地。”欧阳友权告诉记者,自2006年该中心成立以来,9年间共发布9个年度总报告、90个分类业态报告、312个年度入选品牌、15个年度排行榜、3个省级文化品牌报告和湖南省文化品牌40强。2012年,《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还被纳入国家蓝皮书系列。

这是中国文化产业逐步发展的9年,也是中国文化品牌呈现百花齐放的9年,《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忠实记录了这一个个品牌的诞生和成长。两次入选的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先行者《超级女声》、中华文化资源的盛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史上最牛献礼片《建国大业》、世界科技文化盛宴“上海世博会”、电视相亲的金牌月老《非诚勿扰》、视听盛宴《中国好声音》、“官网”上市第一股人民网……9年来,中南大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重点剖析了312个品牌个案的成功之道及其发展中的困惑,积极推动了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

“欧阳友权教授及团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认为,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有文化品牌企业的支撑。“在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刚提出不久,就成立专门的机构研究中国文化品牌,足以体现文化专家、学者独到的眼光和前瞻性。”他还表示,要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多地推介文化企业,用品牌效应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多次出席《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发布会的澳门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李嘉曾也充分肯定了文化品牌对文化产业的积极影响。他说,当文化产业中涌现出越来越多品牌的时候,它就能起到示范、榜样、激励、引导的作用。“文化品牌就是文化产业中的领头羊,能引领这个产业群体攀上更高的山峰。”

“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发布,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李嘉曾说。(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