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张素 涂铭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表明,中国文化生产已出现“结构性过剩”,又存在“实质性短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等机构联合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测评报告(2014)》9日在北京发布。这本“文化蓝皮书”引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旨在分析中国文化产业供需情况。 “事实上,中国文化产业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蓝皮书联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透露,最新研究表明,中国民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仅有三分之一,“缺口在4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 蓝皮书指出,从2004年至2012年,中国文化产值比(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的比重)由2.15%提升至3.48%,同期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率(文化消费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的比重)却由2.76%下降到2.20%。两项比值的历年增长曲线构成“剪刀差”。 蓝皮书主编王亚南表示,“剪刀差”意味着文化供需协调增长关系不正常、不健康,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两种恶果——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难以支撑文化产业稳步增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脱离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业生产沦为无效、虚假生产。 专家判断,中国文化生产出现低水平上的“结构性过剩”,又存在“实质性短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源于“国民生产总值(GDP)崇拜”的“文化GDP追逐”。张晓明举例说,尽管有政府以补贴方式投资文化产业,但没有切合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演变成失败的投资。 蓝皮书建议,文化建设应“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产业发展不能仅用“文化GDP”来衡量,而应扩大文化消费、增强“内生动力”。 张晓明认为应尽快健全中国的文化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释放文化消费,使供给与需求更好地结合。(完) |
相关阅读:
- [ 11-22]文化部部长蔡武:从政府办文化转向管文化
- [ 11-20]亚洲文化论坛举行 莫言与各国专家呼吁非遗保护
- [ 04-20]三联生活周刊:腾讯游戏“泛娱乐”的文化生产
- [ 02-13]袁荣祥:在更高起点向文化强省迈进
- [ 12-22]消费时代要注重文化生态与审美正义
- [ 12-12]为何澳门难产本土明星?(图)
- [ 12-06]文化产品不能为“好卖”而加文化的“瘦肉精”
- [ 12-05]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