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十年自主招生为中国高考改革探路

2014-03-01 22:36  杨春雪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杨春雪)回想起五年前自主招生考场上的一幕,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史宏达仍然忍俊不禁。

一位考生走进考场,先是向上一扯头发,说着“现在启用外星人模式”,随即冒出一串无法听懂的音节,并辅以奇怪的肢体动作。随后,考生拍下立起来的头发说“现在启用地球人模式”,才开始回答面试官的问题。

史宏达担任了八年自主招生的面试官,目睹过考场上各种各样的古怪场面,“如今挖空心思的作秀行为很少见了,这表明大家对自主招考的理解更理性了。”

中国从2003年正式启动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以探索改变高考“一考定终生”的局面。在此之前,高考是中国几乎所有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人生必经之路。自主招考虽仍要求学生参加高考,但对高考成绩的要求大大降低了。

过去十年间,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从最初的北大、清华等22所“名校”增加到了90所,实际录取考生10.7万人,教育部也不断调整相应的政策规范。

3月1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三大自主招生联盟集合了全国26所优秀高校,在同一天进行笔试。成千上万的考生分赴各考点,以期在高考前就锁定名校入场券。

“最初考生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花哨的方法打动考官的心,现在更注重展现真实的自我、真正的才能。”史宏达说。

在不少考生、家长眼中,面试的题目变得更灵活且紧扣时事热点了。安徽铜陵一中的余兆慧在中国海洋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中,抽到了关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考官还让她谈谈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看法。

“没想到题这么活。”余兆慧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这意味着她高考只要达到一本分数线就可以稳上海大了。

也有家长把这样的考试当作难得的锻炼机会。河北的考生家长孙建军说:“让孩子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主要想培养她灵活应变的素质和面试能力,而非看重考试结果。”

相对于自主招考的灵活性,高考的单一刻板、对创造力的扼杀一直为人诟病。但人们也意识到,高考在公平公正性方面具有不可取代性。如何建立更为合理和适应社会多样性需求的高考制度,一直是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

“自主招生制度是对高考制度很好的补充,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人才是多元的,选拔方式也应是多元的。在当下的中国,只有高考这一条出路肯定是不合适的。”中国海洋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贺说。

“自主招生取得的经验也逐渐在高考改革方面有所体现,比如英语社会化考试,学习成绩纳入高考等,这些都是在自主招生中摸索出来的。”他说。

然而,探索中的自主招生制度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去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负责自主招生的官员被曝涉嫌腐败,自主招生一度被指责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对此,教育部在去年底下发通知,明确严查严办各种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违规违纪招生行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人大事件虽是个案,却折射出高校管理体制中行政主导、专断独裁等问题。从长远看,应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及专业的自主招生团队,确保社会舆论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也有学者指出,虽然自主招生给一些有特点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门,不过也给学生们造成了额外的负担。一些大学自主招生的考试科目及涵盖范围跟正规高考没有太大差别,成为“小高考”。

目前,自主招生已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去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及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也即将出台。

“考试招生改革的理想境界就是让考生与高校之间多接触、多了解、‘谈恋爱’,双向自主选择、自愿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此,最关键的是,让政府从招生这一环节中退出来,让学校和学生成为主体。”储朝晖说。

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的教授邓红风认为,招生方式的完善要和高校教育制度自身的完善结合在一起。

“据统计,2010年全美国高校的本科平均毕业率仅为41%。中国高校则是绝大部分人都能毕业,考试不及格有补考,补考不过还有大补考。本科教育应该严格起来。”邓红风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