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北京地铁车厢内拟禁止饮食引争议 规定被指难执行

2014-02-20 06:55  贺勇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质疑:

地铁里吃东西是无奈之举,赶路的上班族渴望理解

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对在地铁内吃喝持宽容的态度。网友“奈奈”就无奈表示:“我也不愿意啊。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想在家吃早餐,但耽误了上班,老板能答应吗?答案当然是‘NO’。”在中关村上班的王先生,同样每天都要乘坐地铁上下班,他表示:“不能因为这是公共场所,就剥夺我吃东西的权利。”

“不应该把规定定死”,这是许多上班族的心声。“早上在地铁内吃个面包也不行吗?上班赶路的人伤不起啊。”

草案中对禁食“一刀切”、未作细分的规定,也让不少乘客难以接受。“在地铁内吃糖果、巧克力、饮料并不会有多大影响。”不过他们也表示,吃东西的人要自觉,不能随手丢弃垃圾,更不能影响别人。

分析:

规定难执行易成摆设,倡导文明行为宜用“软”手段

“禁止乘客在地铁内饮食,这个规定缺乏立法基础,而且执行起来也有困难。”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董文勇认为,可以倡导地铁内禁食,但不宜通过立法的方式促成。

董文勇介绍,饮食是公民的本能需求,通常不应受到干涉。而且,地铁高峰期如此大的人流量,有限的执法力量能否确保禁令的执行,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有法律却得不到落实,反而会降低法律的权威性。“因车厢内进食而影响别人,在我看来还是属于个人道德的范畴,不宜用法规强制约束。”

容易被忽略的是,少数群体的特殊进食需求。“比如,低血糖病人如不适需随时就餐,这样的行为是否也要一并禁止?”董文勇举例说。2012年湖南长沙市在制定相关规定时,草案也曾写有地铁内禁止吃东西,违者面临最高200元的罚款,但在修改稿中被删除。理由是鉴于公众对“在付费区及列车内饮食”是否得当无法达成一致,故将该项内容调整到乘客守则中,不再列入条例。

因此,董文勇建议,应该在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明确对此类行为的“不提倡”态度,可以在地铁车辆及站厅内设立“请勿在车内饮食”的劝导性提示标识,倡导文明乘车行为。

链接

武汉地铁

劝阻为主罚款为辅

迄今已开出10余张罚单

本报记者 付文

在武汉的地铁里吃东西,可能会遇到“执法队”的劝导制止,甚至还可能被罚款。

去年10月30日,武汉地铁开出首张罚单,一名在列车内进食的乘客被罚50元。至今因为进食不听劝阻被罚款的,有十余单。

2012年底,随着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也同步施行。条例不仅规定禁止在列车内进食,还禁止在车站吸烟、随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乱扔废弃物等。对违反相应规定的,将被处以50元到200元的罚款。

条例赋予了地铁部门执法权。武汉地铁集团442名员工经培训考试后,取得了湖北省执法办下发的行政执法资格证。执法队员来自武汉地铁集团的保卫部、技术安全部以及客运部各车站的一线工作人员。“执法”是他们的兼职,平日还要做好专职工作。

据武汉地铁集团相关人士介绍,自条例实施以来,执法人员以劝阻为主、处罚为辅,大部分乘客都较为配合,及时停止不文明行为。

香港地铁

制作公仔倡导“忍”住

2011年万余乘客受警告

本报记者 李永宁

为方便管理,香港地铁从通车时就禁止在地铁内饮食。香港铁路条例规定,禁止乘客在已付车费区域内饮食,违者最高可被罚2000港元。

虽然早有限规,不少乘客还是会疏忽,进了地铁后忘情饮食。港铁数据显示,2011年,就有超过1万名在港铁饮食的乘客被发现并被警告。

如何执行禁食令?港铁方面表示,一般来说,主要通过惩罚和教育两方面执行。港铁工作人员会不时在乘车区域内巡逻,如果发现有乘客吃东西,首先会向乘客发出劝喻,告知他们的行为已经违例,要求停止饮食。如果乘客遵照要求执行,会得到一个警告,一旦再犯,就会收到港铁发出的检控通知书并被罚款。如果乘客拒不执行,港铁就会即时发出检控通知书。

除了惩罚性执法,港铁还不断加强宣传教育,让乘客养成不在地铁内饮食的好习惯。港铁候车区和车厢内都贴有禁止饮食的标签,同时,广播也不时提醒乘客不要在车厢里饮食。港铁还会定期制作禁食海报进行宣传。2012年,港铁就推出立体“忍者”公仔的宣传主角,呼吁乘客在地铁里“忍”住、不要饮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