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社会博览 > 正文

美国拟强制推行车对车通信系统 称可预防80%交通事故

2014-02-04 20:10  刘乐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一辆车的标配,目的主要是为了行车安全和发生事故是减少危害。你知道吗?在不久的将来,车与车之间就像人与人之间,即便互不认识,也可以进行交流对话,而且这套系统未来有可能也会成为汽车的标配,而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交通事故。

近日一则关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将对全美车辆安装车对车通信系统的新闻得到普遍关注,这一系统能效阻止交通事故的发生。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相关负责人甚至称,推行车对车通信系统的意义可与引入汽车安全带与安全气囊等安全措施相提并论,它将会显著减少车祸数量及车祸伤亡人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中国作为连续5年汽车产销世界第一的新兴汽车大国,类似的系统目前还没有,这是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这是一段美国关于车对车通信系统测试的视频画面声音。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前车突然变道躲闪交通事故的同时,距离不远的后车提前就会报警给司机提醒注意。车对车通信系统简单的说就是,不同车辆利用无线技术“对话”,以每秒10次的频率交换车速和方向等基本数据,从而提供安全信息,及时为司机报警,减少交通事故。据说,这种车间通信技术将能预防多达80%的交通事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方慈认为,如果美国要强制推行,表明这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杜方慈:发达国家有标准也有技术法规。虽然美国的FMVSS也较标准,但实际上是技术法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一个很大的差别是,技术法规一定是非常成熟的时候才能推行,因为它是强制的,如果你不实施,你就犯法了。

谭先生是一位十几年驾龄司机和赛车手,对于这种信息系统,他有什么看法呢?

谭先生:这个对驾驶开车安全会很有用。但是这套东西多少钱?贵不贵?出了问题有保修吗?因为是电子产品,很容易出状况的。

采访中,谭先生对于这种新鲜事物的顾虑还不止这些。

司机谭先生:现在是越来越多的“马路杀手”级的司机,本来开车技术就怎么过关,再加上这么一个东西,开车就会手忙脚乱,会产生交通安全的隐患。如果周围都能搜得到,是不是在我的车上安装了定位系统,那我自己的个人隐私还能不能受到保护?

谭先生的顾虑确实也代表了大多数司机。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表示,虽然这个系统可能在未来的公路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还有很多问题,例如:隐私、成本和普及率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虽然我们中国已经是一个新兴的汽车大国,但不得不承认,在汽车与信息技术结合方面,确实还有差距。像这样的车与车对话的技术,在我们中国推广的前景如何呢?

中国私家车十年增长了13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与车相关的安全事故占到25%。交通事故仍然是各类伤害死因中的“第一杀手”。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李洋认为,长期来看在我国推广的前景很大,但短期他并不看好,首先他提到的是硬件。

李洋:美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管是高速公路两边的数字传输,还是车上面硬件的普及,就这一点咱们就比不了。现在我们硬件方面仍然要做很多事情。

软件方面,李洋认为,这比硬件更重要。

李洋:咱们这汽车进入家庭刚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整个用户的用车习惯还没有完全的成熟。美国人的驾驶习惯已经非常好了,这会在推行这个系统,从人的角度来讲就没有什么大的障碍了。但是我们反观国内这方面的情况,差距还是很大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方慈表示,这种技术宏观来看,其实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缩影。但是,目前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有差距。

杜方慈:实际咱们国家也要推行传统工业和信息化工业的结合。汽车就是个传统工业,100多年了。但是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走到那一步。现在据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也只有美国在想做这件事。我觉得信息化中国做的还可以,但是工业化这方面,其实我们在很多技术方面差距还是相当大的。(记者 刘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