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晨报关于丽都花园路井盖底下有人居住的消息一经发布,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得到网友的大量转发和评论。不少读者给晨报打来电话,希望能为在井下居住者提供帮助。井下居住的王先生不知去向,七旬老太称来京已20多年,靠捡废品为生。 住井下男子不知去向 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发现多家媒体记者来此探访,老太太前天搭在铁栅栏上的棉被不知去向,在井下居住20年之久的王先生也不见踪影。王先生居住的井不到3平方米,一侧放着军用棉被,另一侧搁着一个绿色箱子,箱上放着两双旧鞋。井壁四周的管道上放着衣物和生活用品。 “早上他还在洗车呢,8点左右来了两名陌生男子把他带走了,其中一位个子在1.7米左右,另一位稍矮、较胖。”附近的环卫工人谢先生向北京晨报记者说。记者向前晚为王先生提供住所的停车收费员打听,得知王先生并未按照民警安排的住处前往居住,当晚仍居住在井内。 老太捡废品为生 晚上9时许,老太太一出现在井盖附近,十几位等候多时的记者蜂拥而至,争相跟随老太太进入井底(见图)。记者发现,井内约2平方米左右,只有几床破旧的棉被铺在地上。“这些棉被都是捡来的,还有别人给的。”据老太太介绍,她家在河南商丘,今年66岁,二十多年前来北京。她说,在井内居住约20年。“每天早晨5点左右出门,到三里屯、团结湖一带捡别人喝剩的饮料瓶,晚上9点左右回来,每天大约要走四五十里地。一个瓶子能卖8分钱,每天能挣10多块钱。”老太太从口袋中掏出一天赚的所有钱,包括一元、一角的纸币,还有许多硬币。记者粗略统计,共有18元左右。 在老太太随身携带的包里,记者发现还有两个吃剩下的馍馍。“我平时主要就买馍馍吃,晚上回来有时到丽都饭店内打开水泡方便面。这一片外国人挺多,他们有时候也会送我一些面包。”谈及为何来北京,她说:“家里太穷,到北京捡瓶子一年还能赚几百块钱。”她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她家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现在40岁左右,尚未婚娶,二儿子育有两个孩子。“他们自己糊口都困难,没法儿养活我。去年回家,孙子还跪在我面前说想上学,可是没钱,我把攒的900元钱全部给了他们。现在大孙子8岁,上二年级,小孙子5岁。”老太太透露,井盖被人封过数次,“不过他们走后,我就用锯条将铁丝锯开,接着下去居住。有好多井盖底下可以住呢,实在不行我就去三里屯,我发现那边也有地方可以住。”说完,老太太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两名老乡前来投奔 在与老太太聊天的过程中,又有一男一女两名拾荒者回来。“他们都是我的老乡,刚刚来北京没多长时间,我外出捡垃圾时遇到的。”这两名拾荒者以兄妹相称,都来自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哥哥今年68岁,我今年63,来自同一个地方,所以叫他哥哥。他来北京大约两个月,我才来没几天,都以捡饮料瓶为生。没地方住,外面太冷了,所以过来‘投奔’她。”记者发现,两位老太太居住在同一个井内,老大爷则在西侧不远处的一个井内单独居住。 好心人伸出援手 井盖底下有人常年居住的消息一经发出,不少读者向北京晨报打来电话,希望能为这些居住者提供帮助。北京城市学院表示,若王先生愿意,校方愿为王先生提供住所,并为其安排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愿资助王先生的三位孩子上学,直至大学毕业。读者周先生也希望能为王先生的孩子上学提供帮助。 两位自称朝阳区将台地区办事处的施工人员到此测量,施工人员表示,暂时未查到这些井的产权单位。“我们打算在井盖上安装防护罩,用锁锁住,留下联系方式,若相关产权单位需要下井检查,可跟我们联系。”据施工人员透露,防护罩将做成一个高1米,长宽均为1.4米的长方体铁罩。 晨报96101现场新闻 记者 杨奕/文 王巍/摄 |
相关阅读:
- [ 12-06]北京井底居住者:拒绝救助站 不高声说话恐遭驱逐
- [ 12-06]北京多处井底为“蜗居地” 井下生活已存在多年
- [ 09-23]尤溪:跳出“小井底” 打造“大通道”
- [ 11-26]28岁油漆工被异味呛晕摔井底 幸被工友及时救出
- [ 02-08]南安官桥镇山林村井水飘农药味 井底现药瓶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