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市民载5万元硬币办存款 多家银行嫌麻烦拒收

2013-11-10 06:52  新华 来源: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原题:5万元硬币在武汉遭遇尴尬 专家建议出台条例保护消费者

作为法定流通货币,5万枚1元硬币日前在武汉遭遇尴尬,多家银行拒收这5万元。银行对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厚此薄彼,原因竟然是太麻烦。

多家银行嫌麻烦拒收硬币

日前,武汉市民梁先生收了一笔5万元的工程款,全部为1元面额硬币。他和妻子黄女士驾小轿车载着这批硬币跑了好几家银行想把钱存起来,怎奈每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拒绝接收。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把硬币搬回家中存放。

夫妻二人把硬币捆成了50捆,每捆1000枚,重约6公斤,50捆总重约300公斤。据了解,为了装运这批硬币,家里的小轿车轮胎都被压爆了一个,靠一辆婴儿车,夫妻二人把硬币一趟趟地往19楼的家中搬运,来来回回跑了10趟才搬完。

黄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无奈之下,我们找到媒体,才有银行愿意兑存这5万元。”

记者了解到,按照银行法和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而目前,1元、0.5元等硬币均为流通人民币,这意味着包括银行在内任何单位的拒收行为都是违法的。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梁先生夫妻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四川成都,冯女士抱着1000枚硬币跑了7家银行,得到的答复要么是“数量太多,接收不了”,要么就是“人手不够,请另找别家”,仅1家银行表示可以接收,但需要提前一周预约。

早前,还发生过公交公司因积压的50万元硬币被银行拒收而不得不用数公斤硬币给员工发工资的事件。

有兑换“绿色通道”但不为人知

记者了解到,包括武汉在内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办零辅币兑换业务,然而老百姓仍然不知道何处办理。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货币经营处副处长黄粤解释,银行柜面资源有限,清点硬币工作量非常大,如果不预约,仅靠营业网点的人手肯定不够,会占用大量时间,就比如为清点梁先生的5万枚硬币,网点从分行抽调人手还清点了好几天时间。

他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人民银行武汉营管部的协调下,已经开辟了三条渠道解决零辅币兑换回收:第一,通过人民银行武汉营管部预约,2008年武汉就已开展此业务。第二,中百超市的零辅币兑换机。第三,今年10月在全市18家银行机构网点开辟了专门的零辅币兑换“绿色通道”。

专家建议出台条例保护消费者

有关专家表示,冒着违法被投诉的风险,银行屡屡出现拒收零辅币情况,主要是其服务意识不强,再加上外部监管乏力。另外,有些地方在银行监管部门督促下已经被动开办的服务,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长期以来不为老百姓所了解。

银行服务意识缺乏、霸王条款近期屡被诟病。为了改银行卡密码,西安7旬病重老人被担架抬进了银行;广东一老人中风无法行动,农信社要求老人亲自到网点才能取钱,病重的老人被拉到信用社不久,不幸猝死。

此前多家银行曝光“存单缩水”,储户存款反欠银行钱。武汉一老人26年前办的存折,有75元余额。2005年起,银行每年收取12元小额账户管理费。但老人一年利息不到12元,取款时被告知还欠银行的钱。

“从根源上说,出现折现情况还是由于对银行缺乏制约。”湖北成和诚律师事务所主任欧阳云清说,“现有的维权制度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一旦银行与消费者出现矛盾,天平往往向银行一方倾斜。”

他认为,解决的办法还是要增强银行的服务意识,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应该改变过去的衙门文化,真正将自身定位在一家服务企业的层面,依法依规办事。从外部约束机制看,建议制定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将金融领域的侵权形式具体化,并设定一个健全的纠纷解决机制。通过强化市场竞争,形成利用市场竞争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和增强金融体系稳定的市场机制,让银行有内在的动力提升服务质量。新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