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不带现金不带卡 手机支付“嘀”生活

2013-11-09 17:22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华网广州11月9日电(记者廖婷婷杨召蒙)“嘀,付款成功!”在广州一家商场的四楼收银柜台上,顾客王女士拿出手机轻轻一刷,只用了几秒钟,付款完成了。

无需刷卡,不需输密码,也省去付现金找零钱的麻烦,现场收银员听到“嘀”声后,只需核对消费金额,即可瞬间完成支付。这是如今“快餐消费”生活节奏下,催生的快捷支付方式——手机近场支付(NFC)。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其中手机近场支付(NFC)业务或将成为未来支付消费领域的新宠。

NFC手机支付仅需一部智能手机和一张特定的SIM卡,将银行电子现金账户整合在通信运营商SIM卡上,并通过后台与信用卡绑定,为电子现金账户提供充值来源。充值完成后,用手机就可在所有贴有银联“闪付”标识的终端上快速支付。

“一开始是朋友推荐的,当时认为直接刷手机付款挺新鲜,就办了个卡试试。现在试过之后,确实觉得方便了许多,出门不用带这么多卡和现金,而且付款交钱时也快了很多。”王女士对记者说。

该商场市场管理处的马先生告诉记者,对商场来讲,仅需对POS终端做一下软件商的应用调整,就可以支持NFC手机支付了。商场非常欢迎顾客使用这种快捷支付方式,这不仅减低了运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特别是在商场有促销活动时,客户更是免去很多排长队等候的时间。

多家银行也抢吃这块大蛋糕,纷纷推出NFC手机支付业务。中国银行广东分行银行卡部杨经理表示,广州目前有15个移动营业厅可以办理此项业务,银联终端有约60%支持此项业务,可在百货、超市、便利店、咖啡厅、西饼屋等多个领域消费。而广发银行与中国银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合作,年底有望实现在国内移动支付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拇指一族如今又有了“新玩意”,NFC手机支付无疑将引爆金融消费的“拇指革命”。当手机变成了“电子钱包”,当刷卡变成了“刷手机”,银行进驻消费者的手机钱包,以手机为主体的NFC移动支付逐渐渗透至生活的每个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东方证券研报认为,NFC移动支付主要用来替代现金交易,目前年现金交易超过10万亿元,而NFC移动支付尚不足100亿,具备1000倍的成长空间。

宏源证券分析师沈建峰表示,2012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为1370 亿元,预计到2014年,市场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720亿元,用户增长至3.87亿。而其中的NFC移动支付的占比不足5%,随着NFC在手机终端的逐步普及,NFC移动支付将迎来爆发机遇,预计2016年NFC移动支付将占国内移动支付整体规模的15%,规模将超过千亿。

伴随着金融IC卡市场的成熟,NFC移动支付搭了金融IC卡的顺风车,“闪付”终端将进行全面改造和应用,推动NFC移动支付用户的进一步增长。

来自兴业证券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700万台POS机中,已有130万台完成终端设备改造,支持“闪付”功能,预计2013年年内,将改造完成150万台支持“闪付”的POS终端,未来几年将增加到400万台。

重庆城市通卡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技术上讲,NFC手机支付相对于传统的刷卡消费更安全,NFC手机支付内置有加密的芯片作为安全保障,这避免了传统刷卡过程中,非法分子通过磁条复制盗取卡内信息的风险。

然而,有业内人士提醒,因NFC手机支付无需密码和签名,且电子现金账户无法挂失,手机一旦丢失,手机钱包的资金就无法找回。

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手机网民认为移动支付中最突出的两项风险为资金安全性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分别占总人数的72.2%和56.5%,这是当今手机网民最迫切但也是最难解决的诉求。

也正因为如此,手机电子现金账户的最高充值额度只有1000元。

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郁珉认为,对于NFC手机支付,丢手机就如同丢普通钱包一样,市民在享受高科技便利体验的同时,应保护好手机并及时处理交易提示短信。而丢失的电子钱包资金是有可能通过技术提升与模式创新找回的,主要看参与各方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和改进技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