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会增进共识新风 不寒暄不念稿直抒胸臆
2013-03-13 09:17 刘维涛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不寒暄,不念稿,直抒胸臆 已经是第三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王光谦院士,今年大会一开始便感到有些不同,迎送不铺地毯,会场不摆鲜花,纸质文件少了,尤其是委员餐厅的俭朴小菜,可口又实惠。 政协会议开幕第二天,王光谦真正感到了新风扑面。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王光谦所在的科技界别,与委员共商国是。委员们不寒暄,不念稿,直抒胸臆,有的直陈时弊。王光谦在发言中讲了他一个学生的故事,已经是某知名大学的副教授了,还只能住在城中村,进而建议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无论大会发言,还是小组讨论,委员们大都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只谈干货。 “干货”,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词,成了两会流行词。它所代表的,正是求真务实、不尚空谈之风。 这一点,在政协9个半天的小组讨论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穿靴戴帽”、照本宣科者少了,接过话筒就讲,直言问题,尖锐批评,进而拍案者也有。常常过了讨论时间,交锋仍在继续…… 有同志评价今年的政协大会是“意见尖锐但不极端,讨论热烈但不对立”,认为这正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鼓励大家说话,让各种思想交流,在交流中增进共识。 吴春梅委员提醒关注一些特殊社会群体,包括蚁族、城市打工者、小手工业者等;陈世强委员建议加大县与镇之间的开发、县与村之间的开发,让城镇化避免陷入“造城运动”怪圈;常兆华委员建议政府面对中小微企业,应该知道约束自己的行为,“放下监管大棒、给予扶持拐棍”…… 掌声总为真知灼见响起,而要获得掌声,深入调研是不二法宝。大会共收到提案5641件,审查立案5254件,达93%。这些调研得来的提案,犹如现实社会的百科全书,集中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和长远性重大问题,反映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说真话,建真言,对症开方 十八大报告首提“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召开的政协全会上,协商民主氛围浓厚。中共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参加各界别讨论,与委员共商国是;各部委负责人专门到相对应界别小组旁听,听取意见和建议。面对面交流中,委员们的议政建言成果进入决策层视野。 还有一种协商,贯穿整个会议进程。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些包含重大决策的文件都在政协委员中广泛讨论、征求意见。重大决策前协商,已经成为惯例。 3月7日下午,周新生委员获得了明星般的待遇,他在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希望加大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8分钟发言获得10余次掌声。 大会发言,被称作委员的“最高讲坛”——发言人走上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在中共和国家领导人面前,在全体委员面前,在前来听会的部门负责人面前,就国家事务发表主张。 这是一种独特的协商形式,代表各界别群众的委员,坦陈利益诉求或政策主张,在政协这个平台上相互碰撞,寻求行动共识。 说真话,还要建真言。本次政协会议,共收到了大会发言稿617份,举行两场大会发言,共32位委员上场。财税分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反腐败、灰霾治理……委员宏论所及,皆切中改革重点和百姓期待。 “有人为了饮水安全安装净水机,可当雾霾天气袭来时,有谁能背着空气净化器到处跑呢?”委员质问犀利。 “委员们开出的药方非常好,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落实和答复。”部门回应诚恳。 这是一场提案办理协商会现场,今年大会围绕城镇化和污染防治召开了两次提案办理协商会,16位国务院部委负责人到场。提案办理协商也是一种重要的协商形式,提案人和办案人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坐到一起,在观点碰撞中深化认识,共商解决之道。 制度设计愈加完善,民主氛围日益浓厚。人民政协这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已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日益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记者刘维涛) |
相关阅读:
- [ 03-13]财政预算报告:70页承载51万亿 增图表解释性说明
- [ 03-13]外媒关注中国政协会议闭幕 称政协重要性越发凸显
- [ 03-13]人民日报社论:踏上新征程 开创新局面
- [ 03-13]政协会增进共识新风扑面 求真务实意见尖锐不极端
- [ 03-12](两会授权发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 [ 03-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 [ 03-12]开启新征程 点燃“中国梦”——写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之际
- [ 03-12]俞正声:健全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