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古人类学家周国兴:至少在中国不存在“野人”(图)

2012-05-14 10:51:11  来源:天津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直立行走、身高超2米、手长垂至膝、脚大、双眼朝前、面似人脸、发长且毛色黑红——神农架的“毛人”、九龙山和元宝山的“人熊”、喜马拉雅山的“雪人”和美洲的“大脚怪”等,世界各地的传说中“野人”都有着大体相似的外貌特征。但是,他们真的存在吗?

在“野人”考察圈内,这一直是个最适合笑而不答的话题。但亦有敢言者如周国兴坚决地说:“至少在中国,不存在‘野人’。但我不想下一个绝对的定论,我认为还有5%的线索有研究价值,这也算是给后人一个理由,满足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之心吧。”

传闻“野人” 并非真正科学定义

在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野人”的故事,中国亦不例外。除古代典籍及地方志中有关“野人”的记载外,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时能听到目击或遭遇“野人”的消息。

有一种观点认为“野人”曾经是人类社会的成员,由于某种原因流落在大自然里,因为长久隔绝于人类社会,人性逐渐泯灭,成为如同野兽般的生物。当他们返回人类社会后,很难恢复其人性,这就是所谓的“野人”,即野化了的人。“实际上这才是科学的定义,‘野人’说到底还是人类,不是动物,千万不可混淆视听。”

在周国兴看来,自从有“野人”的定义以来,唯有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现的一个17岁的少年,这个从小被遗弃在森林里的孩子被发现时,已经变成“野兽般的孩子”,更接近所谓的“野人”定义。

但对于什么是“野人”,科学上还另有一种说法,认为“野人”是原始人的残存代表,即人类发展过程中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残存下来的群体。如前苏联的有些学者将流传在蒙古和高加索一带的“阿尔玛斯野人”,看作是石器时代的尼安德特人。

“然而,现在所称的‘野人’涵义却颇为混杂,几乎所有尚未被科学搞清楚的人形动物都被称为‘野人’。即使现在已知的一些人形动物,在其尚未被科学搞清楚之前,也曾被称为‘野人’,如亚洲的猩猩,甚至藏匿在原始丛林中某些非常落后的民族,在其被发现之初,都曾被称为‘野人’。”周国兴认为,现在我们在各种媒体上所看到的有关“野人”的传闻,并非指严格科学意义上的“野人”,而是一类传闻中有待探索的未知“人形动物”。

所谓“野人” 多是短尾猴或者熊

1979年8月,当浙江省丽水地区科委组织的自然资源调查队在九龙山区进行综合考察时,听到这样一个故事。1953年,遂昌县水南乡清路岔村妇女徐福梯曾打死一头企图侵犯她女儿的“人熊”——“形体像人的野兽”,还砍下了怪兽的手脚向政府请赏,后来这对手脚被一个中学教员索取,做成标本保存下来。

1980年,几经周折,这个标本终于在遂昌县西屏镇第一中学的贮藏室里被找到了。周国兴得知后,于当年12月追踪到此,对现场进行考察,访问当事人及目击者,并对手脚标本进行多方面的详细研究,还与各种猴类及人的手脚标本进行对比。“毫无疑问,属于灵长类,但绝不是‘野人’,也不是猿,而是一种当地尚未见记录的大型短尾猴类。平均身高可达1.2米,体重25—30公斤,跟国内已见报道的短尾猴类在某些形态细节上略有区别,而与安徽黄山上尚未见正式报道的黄山短尾猴相似,我推测可能是同一类型的短尾猴类。”周国兴说。

将猴类特别是短尾猴误作“野人”的例子屡见不鲜。1985年,前“野人考察研究会”在湖南新宁高价购到一头“毛公”后如获至宝,大肆宣扬捉到活“野人”,结果是一场闹剧,“毛公”原来是短尾猴。

《遂昌县志》中也曾记载古代有一种叫“玃”的动物,称“玃似猴,大而黑”,实际上也是一种短尾猴。《黄山志》上亦有“猩猩”一说,认为猩猩是传说中的“野人”,其实就是黄山短尾猴。“所以国内不少地方出现的所谓小型‘野人’,我认为都是短尾猴造成的错觉。”周国兴说。

此外,将熊当作“野人”的也不乏其例。“我在神农架考察时,曾对打死‘野人’的事例查访落实,发现打死的是黑熊。在新疆考察时,我的朋友、地质工程师赵子允同志告诉我,他曾追踪并击毙3个‘野人’,但结果均为棕熊。1982年,河南有人给我送检一个‘野人脚’,原来是熊掌。1961年1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密林中见到‘野人’母子的一位小学教员事后也否认自己见到‘野人’,认为是黑熊。所以在中国发现的部分大型‘野人’中,熊是占相当比例的。”

周国兴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收集到的被疑为“野人”的直接材料只有毛发、手脚标本和头骨等,却从未有人抓到过所谓的“野人”。通过50余年来的追踪与探索,能得到什么结论呢?“野人”究竟是什么?真的存在吗?在众多目击与遭遇“野人”的事例中,除去那些明显夸大、渲染而失真,甚至有意无意的捏造外,多数情况是目击者处于精神紧张和恐慌状态,或距离甚远和能见度较低,误将某些已知的动物看成“野人”;或是根本就不认识某些动物而误当作“野人”。其中涉及的动物有猴类、熊类、苏门羚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