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同学,一路走好,我们大家会一直惦念着你!”当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王长青向天国中的李娟送出这句祝福时,全场呜咽。3月1日上午8时,南京医科大学为2011级护理4班学生李娟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人们从各地赶来,献上白菊、千纸鹤,送李娟最后一程。
李娟走了,她的遗体将用作医学教研,继续造福这个世界。这个女生,生前身后,留给世界的,都是暖暖的爱。李娟同学,一路走好,曾经有你,真好。
152只千纸鹤 寄托同学们的哀思
设置在南医大解剖楼厚德厅的灵堂庄严、肃穆,灵堂中,哀乐低回。白菊和百合的簇拥中,李娟戴着眼镜、穿着一件大红色的羽绒服安静地躺在灵堂中央,双唇微启,神态安详。
灵堂里的幔帐上,挂着“沉痛悼念李娟同学”的横幅,挽联“天使陨落恸大地,大爱无边感人间”表达着护理学院师生们对李娟的怀念和敬意。横幅下面,黑色的幔布和几十朵白菊围绕在李娟的遗像旁,各个学院敬献的花篮摆放在灵堂四周。虽然遗体告别仪式8点钟才开始,但人群早早就聚集在了楼前。李娟同年级的同学们,身穿白大褂,每人手里捧着一枝白菊、一只千纸鹤,低头静默地守候在灵堂门外。为了送李娟最后一程,2011级护理4班的同学们2月29日晚一起约定,连夜用A4纸折了152只千纸鹤。班长刘君茹说:“我们觉得该为她做些什么,纸鹤象征着飞翔,152只象征着‘要我爱’。”
面向李娟的灵车,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王长青声音低沉,“李娟同学用大爱的精神诠释了医学生的高贵品质,她立志从事医学事业,但命运对她不公,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命。尽管她听不到我们的声音,但我们感谢她对学校医学事业的贡献,她的身影也将永远留在南医大校园里。也要感谢她的父母深明大义,忍受丧女之痛,把女儿送回母校,让李娟与南医大的医学教育事业同在。”
遗愿达成 遗体用作医学教育
“李娟同学,一路走好,我们大家会一直惦念着你!”当听到王长青向李娟做最后的道别,站在队伍前面的张琪一下子哭了出来。高一下学期就与李娟结识的她,3月1日专程从镇江赶来与李娟作别。
鞠躬、献花、将千纸鹤摆放在李娟的身体上,师生们逐一进入灵堂,环绕在李娟的遗体身旁,送她最后一程。班长刘君茹是捂着脸,哭着走进灵堂的,“看到她就想到以前一起相处的时光,突然很悲伤。记得年前去医院看她的时候,她还很兴奋地听我们说学校里的事。”
“李娟很勤奋,记得去年她住院期间,她父亲还到学校来拿书,说她想在病床上看。”辅导员吴菲说,病床上的李娟一直很痛苦,也很难过,但也很坚强,她很希望能好起来,研制出治疗黑色素瘤的新药,能治好更多的患者。
而在更多同学看来,李娟将遗体捐献给学校,让他们肃然起敬。“得了这样的病,还能想到捐献遗体供医学解剖使用,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如果是我的话,是很难想到这一点的”,同学陈海文说。
南医大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授丁炯表示,告别仪式结束后,李娟的遗体将被制作成标本,用于医学教育。解剖之后,如有可能的话,将根据肿瘤的特点和分析结果来决定是否及如何进行黑色素瘤的研究。
南京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办公室(以下简称“志友办公室”)是接受遗体捐献的重要机构。自1996年以来,该机构已经接受了5497例的捐献登记,其中遗体捐献928例。志友办公室组织干事王向红表示,按照程序,遗体捐献需要经过捐献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并登记。“基于目前的社会心理和传统习俗,很多人还不能接受遗体捐献,比如说虽然志友本人有意捐献,但如果死后家属不通知我们,也难以捐献成功。”王向红指出,经该机构接受的遗体,会送往南医大和东南大学用于医学教育、实验事业。而南医大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授丁炯则表示,每年学校医学解剖教育需要大约100例人体标本,但现在的遗体捐赠量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现代快报 金凤)
相关报道
南医大女生李娟病逝 临终捐赠遗体供母校科研(图)
东方网3月1日消息:今天,对于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该校护理系大一女生李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解剖楼举行。李娟是该校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她年轻短暂的生命还没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就悄然而逝。在临终前,她做了一个很多人不敢想的决定,那就是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校做科研。昨天,记者前往该校走访了她的老师和同学,从她们口中了解到了这个善良女孩的不少感人故事。
同学眼中的她
性格乐观爱帮助人
“李娟虽然和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我们都感觉得到,她是一个非常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人。”昨天,在南京医科大学的校园内,记者说起李娟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她的舍友华熠告诉记者,李娟与她们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很长,她是2011年9月入学的,与大家真正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才两个多月。此后就因为治疗疾病搬出了学校,但是李娟给人的感觉始终是文文静静的,“不吵也不闹,而且和别人说起话来脸上总是带着友好的微笑。”
记者从李娟所在学院了解到,李娟出生于1991年,是个标准的90后。但是她的人生并不平坦。据她的老师讲述,她的家庭很特殊,因为她的母亲曾因脑血管破裂做过大手术,双耳听力严重损伤,而且身体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仅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她还有一个弟弟,也因为贫困很早就辍了学。李娟之所以能够上大学是因为申请了助学贷款。
“她特别节俭,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她和我们一起逛街的时候几乎从来不买东西。洗漱用品只要没用完,就绝对不会买新的。”她的班长刘君茹告诉记者。但是就是这样一名女生,学习成绩却非常优异。刘君茹告诉记者,在入学后唯一的一次考试中,总分50分的卷子李娟考了48.5分。
人生逆转
她患上了癌症中的“癌王”
“大约是入学后吧,李娟当时给人的感觉就一直是比较虚弱,说话的声音很沙哑,而且不能大声朗读,也不能吃辣的东西。”华熠告诉记者,当时,李娟曾把这个病当做慢性咽炎到附近的一些小医院里去医治,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此后断断续续的两个月,她都是这么过来的,直到后来始终不好,家人才开始重视,带她到省里的医院去检查,最后在上海被确诊为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这种病,稍微懂点医学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被称为‘癌王’的恶性疾病,几乎没有多少治愈的病例。”作为学医的学生,李娟很清楚自己病情的严重性。据她的班长刘君茹介绍,大约从11月以后,李娟就再也没来上过学,此后就听闻她被转到了北京治疗。
爱学习的女孩
眼睛不能看就躺在床上听父亲读书
李娟进入北京的医院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学校,她的老师和同学对她的病情都很记挂。记者从南京医科大学了解到,为此,学校还曾专门号召为她的治疗捐款。但是此后听说病情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她治病期间,她的老师和同学们曾经组织同学看望过她,作为班长的刘君茹就是那次的同学代表之一。
“那是今年1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去看了李娟,当时她已经从北京转到了宿迁的红十字医院进行治疗。之前我们都知道这种病很难治,但是所有人都相信,她的病肯定是能够治愈的。”刘君茹告诉记者,而事实上,那次见面的效果也确实很好。因为从外观上看,李娟与普通的人没有什么两样,说话的语气和神情都很有活力,“唯一的不同就是她的眼睛因为疾病稍微有些红肿”。
“当时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床上摆放着我们的课本。”刘君茹告诉记者,见面期间,李娟和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话起了学校的大学生活,语气中充满了对校园生活的向往。而据李娟所在学院的辅导员吴菲介绍,据李娟的父亲讲述,李娟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几乎全是与书度过的。“刚开始,她自己读书,后来眼睛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只能让父亲每天把书拿过来读给她听。”
捐遗体决定
让同学们感到震惊
李娟的同学告诉记者,在她生病期间,因为电话一直被父亲掌管,而她的身体确实不好,她的同学都尽量不打电话,以免打搅她。“大家都相信,她肯定会返回学校的。”刘君茹告诉记者,今年春季的时候,她还专门打电话到医院询问了病情,当时李娟在电话那头和她聊了很久的班级趣事。但是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仅仅是两天前,所有人却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李娟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当时我们接到学校通知说,李娟因为疾病不幸逝世了,而且在离世前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那就是将遗体捐献给她的母校。”刘君茹等同学在谈到这件事时,都十分伤感地告诉记者,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惊,许多同学哭了。因为谁都没想到,一向腼腆善良的李娟,能做出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决定。“如果是我,我肯定没有这么大的勇气。”
作为辅导员,吴菲在李娟治病期间,一直与李娟的父亲保持着电话联系。据李娟的父亲讲述,其实看似坚强的李娟早在去年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只是她自始至终一直很乐观。她在弥留之际终于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那就是将遗体捐献给南京医科大学的解剖室。
感动无数人
社会各界为她默默祈祷
昨天晚上,记者从南京医科大学校园内经过的时候,有同学告诉记者,旁边那栋不高的建筑就是停放李娟遗体的解剖楼,次日的告别仪式将在这里举行。而记者从南京医科大学提前了解到,次日出席仪式的大约会有150多人,除了学校的领导和李娟昔日的同学,还有不少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
“李娟最初知道自己病情的时候,就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后来他跟父亲说了,父母都很支持她的决定。她的父母随即向我们学校做了咨询,了解到了整个流程,进而完成了捐献。”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李娟的父母直到昨天依然呆在宿迁老家,“因为已经把遗体捐出去了,他们不会出席次日的捐赠仪式。”据吴菲介绍,至于未来学校如何处理李娟的遗体,她表示目前还不确定,李娟也没有提任何要求。
而在网络上,李娟的事迹经她同学和校友的讲述,已经感动了无数人。无数南京市民在含泪默默为她做着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