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月18日电(记者徐弘毅)体重仅600克,身体只有成人手掌大小……数月前,一个胎龄仅23周的超早产儿在广州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出生,是该院新生儿胎龄的最小纪录。 今年1月初,这名女婴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出院。几个月下来,女婴的父母也从刚开始只能讲西班牙语,每次都要借助翻译软件或翻译人员与医疗团队沟通,到如今已经能用简单的中文对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2023年8月24日,一位怀孕23周的31岁哥伦比亚籍女子因腹痛、发烧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就诊。经检查,她存在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严重、宫缩频繁等情况,必须紧急分娩。 医生事后了解到,该女子当时正在中国旅游,在孕期她仍保持运动习惯。8月19日,她在爬山后突然出现胎膜早破、羊水流出的情况。由于缺乏经验,这并没有引起她的重视,直到5天后症状严重才前往医院。 接诊后,医院新生儿科迅速组织团队,不到2小时,即帮助该女子成功产下一个女婴。刚出生的女婴体重仅600克,身体只有成人手掌大小,全身皮肤呈胶冻样,自主呼吸微弱,生命垂危。医护团队立即启动新生儿复苏流程,随后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一步治疗。 该院新生儿科NICU副主任欧阳颖说,正常足月新生儿胎龄为40周左右,胎龄小于24周的早产儿被称为“生存极限超早产儿”,这类早产儿发育极度不成熟,救治难度极大,存活率低。 “该女婴胎龄仅23周,是目前在我们医院出生胎龄最小的宝宝,而且宫内感染极其严重,后续抢救难度大、时间长。”欧阳颖说。 出生后,女婴分别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心衰、肾衰,胃肠发炎,还罹患致盲性的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在多学科协作下,医护团队为女婴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她一一渡过难关。 经过138天的积极救治,女婴在纠正胎龄42周时,体重已增至3.2千克,身长48厘米,体格已追赶上足月出生的婴儿,并且没有超早产儿常见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后遗症。曾经垂危孱弱的婴儿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如今已恢复成活泼健康的“小天使”。另一边,产妇经过治疗身体也早已康复。 欧阳颖介绍,除了这次救治的女婴,2023年还有190多例早产儿在该院新生儿科得到救治。“我们将继续保持专业与热忱,为更多新生儿保驾护航。” |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8
2024-01-18
2024-01-18
2024-01-18
2024-01-18
2024-01-18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