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战与韧性中看见中国经济的“形”与“势”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24-01-19 09:57:39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内外部压力,国内生产总值(GDP)全年实现同比5.2%的增长,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这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看空”“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与鼓吹对华“去风险”的言论此起彼伏。

这些唱空论调往往夸大其词,过度解读中国经济疫后复苏阶段性波动的“表象”,忽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底子”,将局部、短期问题上升为全局、长期挑战,以国际经验盲目套用中国实际,重“形”而轻“势”,重“量”而轻“质”,导致了诸多对中国经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判。

误判一:中国疫后经济复苏失速

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但受疫情疤痕效应等因素影响,二季度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一些国外机构预言,中国经济复苏乏力,恐难实现全年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发布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作出判断,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多个部门迅速行动,打出政策“组合拳”。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多个领域、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花旗集团等诸多国际机构和投行随之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数据清晰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复苏轨迹:2023年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5%、6.3%、4.9%、5.2%,呈现出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此外,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3%。

“2023年我国5.2%的经济增速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我国经济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指出。

误判二:外资不再青睐中国市场

2023年初,一些西方政客宣扬对华“去风险”,鼓吹“脱钩断链”“‘中国+1’计划”,加剧了经济全球化的地缘政治风险,干扰了部分跨国企业的市场化布局。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滑,唱空者借机炒作“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中国市场不可投资”等论调,忽略中国上一年创纪录的高基数和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现实。

实际上,了解中国市场的外企深知其不可代替性。去年春天以来,跨国公司高管掀起一轮轮“访华潮”。第六届进博会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美国参展团,首届链博会吸引了5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参会。2023年1-11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

“我们没有见到欧洲企业‘撤离中国’的情况。整体而言,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坚定看好,愿意在华长期深耕发展。”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说。在他看来,中国市场是助力欧洲企业变大变强的“健身房”。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在2023年初作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的预测。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坚信这个判断。“无论是质量、效率还是性价比,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供应链优势是其他市场难以复制的。”

“近五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选择中国市场不是风险,而是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强本周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开幕式上说。

误判三: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

作为观察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速自2023年二季度开始在0附近运行,近三个月连续负增长,唱空偏好者立刻给中国经济扣上了“通缩”的帽子,甚至炒作中国可能会重蹈日本长期通缩的覆辙。

实际上,这一价格指数的下降具有结构性和阶段性特征。2022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有所回落。2022年猪肉价格较快上涨,2023年猪肉价格降幅明显,从而带动指数下行。

“表面上看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明显下降,但这主要受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变化的推动。我们预计中国不会出现整体的通缩趋势。”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11月份在发布会上表示。

2023年12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6%,涨幅保持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在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供需总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误判四:中国经济转型前景黯淡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扰动,这一挑战被唱衰者描述为将把中国经济带进衰退的“危机”,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基于相关担忧,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事实上,中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在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最新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收窄。长期来看,城镇化过程中新市民群体带来的新住房需求和一些中国家庭比较迫切的改善性住房需求都会形成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尽管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减弱,但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等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正在加速。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升级的动能强劲。

在达沃斯的特别致辞中,李强总理以领略阿尔卑斯山雄浑壮阔之美的视角喻指看待中国经济的正确方式。“只有打开视野的纵深,进行全景式观察,才能做到客观和全面,看到整体和全貌,真正了解中国经济的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记者张钟凯、程云杰、周乾宪、高剑飞、王思远)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