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剧院剧场承载着几代歌剧人的梦想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田婉婷  2022-07-20 13:38:53

设计超大乐池

追求声音的极致还体现在乐池的设计上。“我们吸收了瓦格纳对乐池的经典理念。”石慧斌介绍说,“当时外方团队希望乐池可以小一点,这样第一排观众能离得更近一些,但我还是主张扩大乐池的面积,因为最重要的是发声完美,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乐手的手是张不开的,声音的发射有些拥挤,表达也不会那么充分。瓦格纳早期的乐池就设计得比较大,我们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中央歌剧院剧场拥有约150平方米的超大乐池,能够实现4管编制,120人超大乐团的演奏。“扩大了乐池的面积,不仅能容纳大编制的乐队,可演奏瓦格纳的大型歌剧,而且超大乐池还可以保证艺术家们在演奏时,各种乐器之间的能量得以很均匀的发挥,观众欣赏到的音乐也是最温暖动听的。”

与国内其他剧院不同的是,中央歌剧院剧场的舞台两侧还预留了对称的管风琴的位置。这意味着,中央歌剧院剧场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安装管风琴能力的歌剧院。石慧斌表示,“在这个剧场里,可以进行世界上所有的表演,包括巴赫的管风琴作品,可以说在歌剧艺术的表现上做到了完善。”

人性化设计

田字形舞台盘活舞台道具

紧邻东二环特殊的地段,中央歌剧院剧场总建筑面积虽然达到40902平方米,但是占地面积并不大,只有8300平方米。“当时这里是一片停车场,要在这个狭长的地带上建设一个专业的剧场,面临的困难非常多。”陈超说,为了解决场地狭小带来的诸多困难,设计师找到了人性化的匠心独运。与其他剧场品字形的设计不同,中央歌剧院剧场的舞台采用田字形的设计,由主舞台、2个侧舞台、后舞台以及侧后舞台五部分组成,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任意组合使用,实现推拉升降旋转,以提高舞台布景与使用的灵活性。

对于孙宗列来说,最得意的并非这些先进的舞台技术和工艺,而是舞台形状的设计所带来的便利。孙宗列介绍说,“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品字形的舞台,传统意义上的歌剧都是三幕以上,因此演出的时候至少要换两次以上的布景,前一幕演完了,布景要有地方放,品字形舞台有足够的储藏、转运功能,正好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但由于场地的限制,中央歌剧院剧场实现不了标准的品字形舞台,“北侧的侧台连一半的宽度都没有,如果这样去建设的话,就会是残缺的状态,影响到换幕。”在这种情况下,孙宗列和艺术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将舞台的形式做了调整,补了一块侧后舞台,使得大的主舞台变成了田字形。

谈到自己的这个设计,孙宗列由衷高兴,“当时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大家都特别高兴,是意外的惊喜。这相当于破解了所有的难题,舞台的背景是两两相接,南侧的空间正好可以跟中央歌剧院200人的小排练厅衔接起来——这个更有意义,演员在排练的时候运用的是演出的布景,而不是用代替品,盘活了舞台道具的关系,成为一个灵活好用的系统。”

1  2  3  4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