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为何“不只青绿”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孔小平  2022-06-07 11:21:13

扬子晚报讯 (记者 孔小平) 这个端午假期,现象级作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终于在江苏大剧院展卷上演,《只此青绿》讲述了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的诞生过程,这股“青绿风暴”给观众们带去了阵阵清凉。社交平台上赞誉声一片,很多观众表示,之前在《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多个节目中就与《千里江山图》结缘,现在《只此青绿》终于来到眼前,文博与舞蹈艺术的跨界结合,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盛宴。

不得不说,《只此青绿》与端午假期的适配度很高。很多网友是去年买的南京场演出票,而演出两次因疫情延期,不弃不离才蹲到端午上演。端午正值仲夏时节,流行色刚好是青绿色。青色是中国传统五色之一,《释名》云: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古人常把青绿二字共用,代表生机,比如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诗经》里的“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是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宋朝王希孟当年从4月开始创作这幅11.915米的《千里江山图》,画上烟波浩渺、层峦叠嶂,山水之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自然分布。它用石青、石绿两种天然矿物质颜料绘成,绚烂又自然、磅礴又轻盈,被誉为近千年来“青绿山水画的第一神品”。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剧情发生的时间设定为现实中《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也是千年之前少年画家王希孟即将完稿之时,展卷人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走入了王希孟的内心,伴其历经了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的宝贵时光,与这位只有寥寥数字记载的“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寻出了《千里江山图》“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读懂了古老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舞台重现大宋美学,连线千年静与动,为观众开启了沉浸式“赏画”体验,实现了文博与艺术的跨界融合,观众们对《只此青绿》好评如潮。

网友“北雁南飞”看完演出后,在社交平台发文说,这部大剧的美让他词穷,“第一次看到《只此青绿》是《国家宝藏》节目播出的《入画》篇章,剧中,希孟如痴般的激情创作和‘青绿’完美融合,让我感动泪目。今年春晚上看到《青绿》篇,已经美出了天际。而这一次在江苏大剧院看现场,则是美到窒息。最后,希孟和展卷人隔着《千里江山图》的对视,让人心头颤动。”他甚至表示,想到剧中人的美就“如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

1  2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