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肖扬)导演与观众,市场与艺术,是格格不入,还是相爱相杀? 电影《兰心大剧院》秉着“娄烨+巩俐”的配合,从10月15日上映,到19日,只获得了1600万票房,而晃动的镜头、多时空转换的叙事以及黑白影调的使用似乎构成了市场与艺术、导演与观众,甚至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一道道厚障壁。 导演的个性化表达与观众的审美接受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对于爱好艺术的人来说,或许在“纠结”的中国电影中难以寻觅答案,但穿越时空,在乌镇戏剧节,作为戏剧票房保障的导演孟京辉和横跨电影与戏剧的黄磊,在与新生代戏剧人的对话中,有意无意地给了人们参考答案。 在中国,“影”与“戏”从来没有彻底割裂过,所以“影”中的困惑,也不妨在“戏”中寻找答案。 票房1600万低于预期 “兰心”有恙:观众评价“天上地下” 时隔两年,《兰心大剧院》终于在10月15日上映,“娄烨+巩俐”的新鲜搭档让影片期待值颇高,目前影片豆瓣评分7.4,票房超过1600万不敌预期。这个票房其实并不意外,对于文艺片影迷来说,贾樟柯、娄烨、毕赣这样的文艺片导演只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拍电影即可,票房市场与电影品质想兼美,对他们来说还是一大难题。 有趣的是,《兰心大剧院》的票房失利再次证明,对于文艺片而言,“文艺青年”虽然有助于口碑,但是在大院线里上映,想要高票房,还是要靠一般大众。而普通大众和所谓的“文艺青年”的审美与欣赏口味,在文艺片的体验与认知上,还真是存在着迥异的差别,《兰心大剧院》就是个有趣的例子。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