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网络直播成为低俗文化温床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宗波  2021-09-29 10:13:04

【影视锐评】  

作者:宗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前段时间,在网络平台坐拥几百万粉丝的某网红被封禁,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此前,她的账号曾因低俗遭网友多次举报。看过她直播的人都会疑惑,为何一个没有真才实学,在直播时不修边幅、“出口成脏”,频频做出不雅举动的人会有如此多的拥趸?类似靠“卖丑”来收割流量的网络直播,未来到底该何去何从?

网络直播是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事物,它的火热并非偶然。网络直播符合互联网传播的发展规律:不受地域限制的网络直播实现了跨地域的交流;直观便捷的参与方式让网络直播有大批受众;低门槛、高互动性、开放式、实时性等特点让参与者黏度更高。在网络直播过程中,参与者通过点赞、弹幕、打赏等方式,渐渐培养起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就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网络直播进入“3.0时代”,在平台的助推和直播打赏、流量变现等背后的经济利益驱动下,网络直播迎来新一轮爆发期。越来越多的主播加入进来,使得网络直播这个群体变得日益庞大。据《2020年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统计,目前直播行业的主播账号累计超1.3亿、用户规模6.17亿,甚至不少地方出现专事直播的“直播村”。直播得如此火爆加上准入门槛低这一特点,造成今天主播群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主播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主播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低下,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为了在直播中吸引更多观众,获得更多打赏,达到流量变现,有些主播开始无所不用其极。

早期的网络直播主要以才艺表演、游戏直播、生活类直播为主,讲究要有一技之长。而进入现在的直播间,夸张的滤镜、奇异的妆容、扭捏作态的表演、无聊低俗的语言,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审美认知,让人怀疑进入了另一个人类空间。不少主播用突破常规的各种低俗方式博眼球、博出位,“丑、怪、假、俗”渐成趋势。污言秽语、涉黄涉黑的各种直播不但突破道德底线,更是违法违规。而在直播间之外,对流量的追逐也产生极坏影响。“大衣哥”红了,家门口常年围着一群不事劳作、直播窥探别人隐私的主播,使其生活不胜其扰。“拉面哥”火了,全国各地赶来围观热闹的网友挤爆了村庄,几百台手机几乎同时直播着同样的内容。对流量的追逐,让很多主播放弃了价值观的底线。有报道称,面对这样的直播现场,“村民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去看,生怕带偏了孩子”。

网络直播就这样“变了味”,点开任意一个视频直播平台,低俗直播已成蔓延之势,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与关注。而让人震惊的是,直播间的大批粉丝们却正为这些低俗的直播埋单,不但打赏供养着这些主播,甚至将这些低俗主播捧为明星。当某个劣迹主播被封禁,还有大批粉丝为其鸣不平。足以可见,这种传播低俗文化的直播,已经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和网络文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是深远的。

网络直播本身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网络直播不能成为低俗文化的温床,任其野蛮生长。鉴于网络直播的庞大受众和影响力,网络直播本该成为弘扬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网络主播本应是传播真善美和正能量的媒介,如果放任网络直播的低俗化,势必会让网络直播最终变成携带有害价值观的毒瘤,继而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不良的示范效应,干扰社会正确的审美判断,冲击人类价值的底线,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哗众取宠、审丑低俗终究不是网络直播发展的未来。面对现状,网络直播平台应加大对低俗主播的打击力度,提高直播行业准入门槛,引导直播行业往更加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推动行业新一轮洗牌。把流量倾斜给优质内容,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主播成为流量网红。网络要营造风清气朗的文化生态;网络文化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基调高雅、格调清新、追求高尚、境界高远。我们必须警醒,反对低俗文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9日 16版)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