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各方劲往一处使,当下的市场痛点就有望蜕变为未来的增长亮点,汇聚成制造强国的有力支点 “制造业还有增长空间吗?新增长点在哪里?”为了寻找这个答案,企业家们“惟日孜孜,无敢逸豫”。特别是在产能充沛、商品丰富的今天,技术迭代的速度似乎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这既令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喜新厌旧”,也倒逼投资者与生产商不断推陈出新。 可是,究竟什么是需要推倒的“陈”?哪些又是亟待推出的“新”?所谓的“夕阳产业”是真的“日薄西山”,还是“夕阳无限好”? 看看“十四五”开局以来这些高增长的产品:超白压延光伏玻璃、自清洁洗地机、智慧低碳叉车……其所处的制造业都颇有些年头。可见,新增长点并非都在新兴“风口”,只要能精准治愈市场痛点,制造业依然大有可为。 向“用得上”冲锋,补短板就是突破口。受疫情和外部环境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尚不稳定,一些进口产品现在买不来、运抵慢,给企业稳定生产带来较大压力。瞄准生产痛点,谁能以最快速度补链稳链、填补空白,谁就可能拥有议价主动权。 向“用得起”进军,降成本就是竞争力。疫情防控期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推动我国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创下2008年9月以来新高。聚焦经营痛点,谁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降成本需求,提供高性价比产品,谁就可能争取到成长新空间。 向“用得好”入手,提品质就是增价值。2020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增速很快。但有的国货品牌的中高端产品,受限于一些国产原材料、零部件和装备的质量缺憾,品质升级难以匹配消费升级。聚焦体验痛点,谁能最大程度提升中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性,谁就可能赢得增长新红利。 可以说,制造业不乏痛点,而痛点本身往往就是市场。治愈一个痛点,就是拓宽一条“赛道”,很可能助力企业“一骑绝尘”。 治愈市场痛点并不简单,创新往往是唯一手段。创新难以一蹴而就,这就意味着在转型升级中,企业既要去攻克市场痛点,也不得不忍受自身痛点。创新甘坐冷板凳的中复神鹰公司,早年没有产出还要加大投入时也曾操心“融资之痛”;如今蒸蒸日上的杭叉集团,改制前也曾陷入温水煮青蛙的“机制之痛”;迎来爆发性增长的添可电器,也曾担忧重金研发的技术遭遇“山寨之痛”……这些制造业的痛点往往难以自愈,只有“有形之手”及时出手,降门槛、清路障、强监管,企业才能摆脱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治愈市场痛点。 说到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必须把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在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方面下功夫,让新供给真正有能力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这需要我们持续攻克技术重点,消除服务盲点,打通规则堵点,破除监管难点,从而更好地治愈市场痛点。只要各方劲往一处使,当下的市场痛点就有望蜕变为未来的增长亮点,汇聚成制造强国的有力支点。 |
2021-09-29
2021-09-29
2021-09-29
2021-09-29
2021-09-29
2021-09-29
2021-09-29
2021-09-29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