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将西洋唱法融入民族歌剧 1985年是《白毛女》在延安诞生40周年,那一年,歌唱家万山红接下“喜儿”的接力棒。 “延安鲁艺时期王昆老师演绎的《白毛女》,处于一个非常本真、自然的状态,郭兰英老师融入了很多戏曲的表演手法,从手眼身法步,到唱腔的设计都很讲究。”万山红说,到了她这一辈人,主要是传承。 万山红18岁考进中国歌剧舞剧院,上的是民族歌剧课,既要早上六点起来,像戏曲学生一样练早功,也要学习台词、表演、形体,还接受了民族声乐和美声的训练。在剧院没有正式公示喜儿的演员前,万山红分到的角色是黄世仁的母亲,后来才正式选她来演喜儿,“无论是黄母,还是喜儿,郭兰英老师都给了我很多指导。” 时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一代歌唱家在传承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这时民族声乐已经有了成熟的探索,在郭老师的年代大家还会争论,哪些是民族的,哪些是西洋的,到我们这就把民族和西洋美声都学了。”万山红自然而然地把西洋的气息和共鸣方式融入板腔体的演唱中,听起来更加圆润,更加有力度。 唱腔的调整当然要以喜儿人物的发展为基础。“第一场的喜儿是个少女,神态形象上都不能太成熟,我虽然个儿高,好在脚比较灵,可以演出小女孩的感觉。”万山红还使劲儿琢磨郭兰英的唱腔,学习她的发音,“她也会教我们怎么‘白着唱’,声音靠前,接近儿歌的演唱才像单纯的少女。”等到了黄家“黑虎堂”乃至《恨是高山仇是海》的部分,万山红的声音就会变“宽”,充满张力地演唱充满戏剧性和爆发力的片段。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