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际>>归类专题>>中欧关系

2007年5月,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随即全面推动其改革政策,法国内外政策发生巨大变动。在经历过奥运会火炬袭击事件、中国反家乐福抗议事件及达赖访问欧盟事件后,中法关系一度进入波动期。为改善中法关系,法国总统萨科齐从去年起给中国人写了三封信。

据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沈雁南介绍,此前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曾给中方领导人写过信。在欧洲外交史上,写信并不算独特现象。

第一封信,给奥运火炬手金晶

2008年4月初,奥运会火炬在巴黎传递过程中发生袭击事件。事件发生后,萨科齐给被袭击的中国奥运火炬手金晶写了一封慰问信。2008年4月21日,来华访问的法国参议院议长克里斯蒂安·蓬斯莱,专程看望了金晶,并转交了萨科齐致金晶的慰问信。

萨科齐在信中说,4月7日在巴黎发生的事件让中国人民非常愤怒,在此请您相信,由极少数人制造的令人遗憾的事件并不代表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为了弥补您的痛苦,我真诚地邀请您近期到法国来做法国人民和我个人的贵客。

第二封信,给胡锦涛主席

2008年4月下旬,拉法兰作为总统特使访华,为胡锦涛主席带来了萨科齐总统的私人信件。拉法兰转述了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一,中法政治关系的基线没有变化;其二,法国支持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奥运会、世博会等都是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其三,法国支持中国统一。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尽管西方的立场不一致,但法国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法国不干涉中国内政。

萨科齐的第二封信并没有有效扭转中法关系。去年12月,达赖访问欧盟,受到轮值主席国法国政界的隆重欢迎,引起中方不满。中方随即取消了原定于同期举行的中欧峰会。

今年1月底,温家宝总理对欧洲访问,路线刚好绕过法国一圈。在英国访问期间,温总理对记者说,“没有安排访问法国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责任不在中国。”

第三封信,给胡锦涛主席

正在中国访问的阿克耶带来了萨科齐总统的第三封信。阿克耶透露信中的部分内容为正式邀请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

今年3月2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记者会上提到,胡锦涛主席将在伦敦峰会期间会见若干领导人,其中没有萨科齐,引起法国舆论猜测。但在4月1日晚,胡锦涛与萨科齐会面。法国总统办公室发言人曾向记者透露,当晚两国领导人会见40余分钟,会谈内容十分丰富。领导人会见后,两国外交官员又交流了1个多小时。

据法国《欧洲时报》21日转引法新社报道称,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式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法国。法国总统府已证实了这一消息。

法国媒体是在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与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克耶20日在北京会谈后报道了萨科齐邀请胡锦涛访法的这一消息。阿克耶是西藏问题导致两国历时4个月不和之后首位访问中国的法国高级领导人。

法国总统府周一晚上证实,阿克耶确实带去了萨科齐的邀请信,法国总统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年内访法。

4月1日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同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会晤。新华网记者 李学仁 摄

新华网4月14日电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罗曼·纳达尔14日说,近一段时间以来,法中两国交往频繁,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十分迅速。

纳达尔在当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几周以来,法中两国的交流活动十分频繁,这一现象体现了法国发展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愿望。本月中旬,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克耶将访问中国,这同样是两国关系互动的一种表现。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法国会有多位知名人士访问中国,这说明法中战略伙伴关系正在“蓬勃发展”。

本月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宣布,应全国人大邀请,阿克耶将于4月中旬访华。4月下旬,应外交学会邀请,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也将访问中国。

在本月初伦敦金融峰会前夕,中国和法国共同发布《中法新闻公报》,双方重申高度重视中法关系,愿以战略和长远眼光、在相互尊重和重视彼此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以纪念中法建交45周年为契机,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出口钢材191万吨,同比下降54.6%,2月出口只有156万吨,同比下降49.7%。中钢协发出预警,中国很有可能成为钢材净进口国。

内需疲软,外需不振,具有价格优势的像钢管这样的高端产品频繁遭遇贸易壁垒,其他产品又受到一些国家钢铁产品的低价冲击,中国钢铁正走在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

美欧同时发难中国钢管

这有可能是一系列针对中国钢铁的“倾销”申诉的开始

4月8日,中国钢铁企业“祸事”连连:美国针对中国钢铁提起了反倾销诉讼,诉讼金额高达27亿美元;同一天,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史上最大反倾销申诉

据美联社报道,4月8日,以美国钢铁公司为首的七家钢铁企业和钢铁工人联合会向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以低于美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向美国倾销了用于生产钻井设备的钢柱和钢管,价值总计27亿美元。而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美国钢铁业提交的起诉书多达300余页,涉及212家中国供应商,涉案金额33亿美元。

彭博社在报道中引述钢铁工人联合会发言人哈伯德的话说,从事钢管生产的美国钢铁工人有6000人,大约1/3已被裁员。对中国提出反倾销是“为了在经济复苏后,我们都有工作”。而受委托的华盛顿律师沙格林说,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中国提出的规模最大的反倾销申诉之一。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欧盟委员会对于2008年7月发起的对中国产无缝钢管的反倾销调查做出初裁,将对华菱衡钢、攀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征收从15.6%到24.2%的临时反倾销税。此案中,没有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待遇。

4月8日当天,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还报道了欧洲议会发布的一份长达166页的报告,指责中国“系统性地扭曲钢铁市场”,通过“人为压低成本”和出口优惠措施,导致钢铁市场“非理性的产能扩张”。

用美国的成本价判定中国产品

反倾销的调查过程中,往往是寻找一个替代国的国内价格与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作比较。在欧盟对中国产无缝钢管的反倾销判定中,欧盟选择的替代国是美国。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中国的人力成本要大大低于美国,用美国的“成本价”当作中国产品的成本价,很容易得出“倾销”的结论。

“中国钢铁企业不存在倾销的行为,出口产品的价格都在成本之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进出口部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钢铁企业出口到各国的产品都有一定的利润,以钢管为例,利润在每吨1000~2000元。

美欧对中国钢铁提起反倾销诉讼时都提到,2008年中国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钢管比前一年猛增。而颇具讽刺意义的是,过去两年是美国钢铁企业有史以来利润最高的时期。美国国际钢铁研究所所长菲尔普斯透露,参与投诉的美国最大钢铁生产商美国钢铁公司去年最后一个季度仍在赢利,而且赢利的主要来源是钢管产品。

美联社引述菲尔普斯的观点说,美国的钢铁工业总体上还是很赚钱的,现在向中国提出反倾销,主要是美国钢铁业者想保护市场份额。

“在赢利好的时候,这些企业会更介意其他国家的产品占领本国市场,更倾向于采取措施保护赢利的格局。”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认为。

实际上,随着美欧需求减弱,中国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钢管已经大幅减少。以美国为例,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管为229万吨;2009年前两个月才17万吨。


减少摩擦靠扩大内需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都很敏感。他们会更加关注像中国这样钢铁大国的出口情况,并会用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宋泓对《国际先驱导报》分析,中国钢铁由于出口规模大,成本低,非常容易给其他国家倾销的口实。

“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分析师刘源认为,中国钢铁出口遭遇强大贸易壁垒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国际需求不足,欧美企业日子难过,就会想办法限制进口,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我认为今后将有许多钢铁和非钢铁的贸易诉讼针对中国。”美国钢铁业的委托律师沙格林认为,这有可能是一系列针对中国钢铁的倾销申诉的开始。

不过,宋泓认为,随着中国内需逐渐升温,中国钢铁对出口的依赖会减少,冲击国际市场的可能越来越小,贸易摩擦也会相应减少。

国外低价钢铁冲击中国出口

与俄韩等国相比,中国钢铁已经不具备价格优势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发自北京 中国钢铁出口在遭受到来自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壁垒的同时,还面临着来自乌克兰、俄罗斯、韩国等国低价钢铁的冲击。

一次不同寻常的进口

2月底,来自乌克兰等国的30万吨低价热轧卷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引起了业内关注。“3月份,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的热轧卷报价已经降到320美元(1美元约合6.8元人民币),而国内的热轧卷价格本周为3150元人民币。就算按照1:7的汇率算,价差也在千元左右。”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志芸分析说。

“由于进口总量不大,对于中国钢铁的整体冲击比较小。”“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分析师刘源认为。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11月国内热轧卷产量为601.17万吨,这批进口热轧卷只占中国热轧卷月产量的5%。

但是有关专家认为,这些低价钢铁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出口的主因之一。

“像中东地区,原来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现在土耳其的热轧卷报价已经低于中国,中国没有竞争优势。”侯志芸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价格优势不再

世界钢铁协会3月初表示,全球钢铁需求已减少了20%左右,当前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0%~60%。

为了削减库存,全球各大钢厂开始纷纷降价竞争出口市场。兰格钢铁信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土耳其钢厂、韩国浦项等钢铁企业近期都在降低冷热卷等产品的出口报价,有些产品已经接近乌克兰等国的出口报价。侯志芸介绍,这些国家不断降低钢铁出口价格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货币贬值。比如自2008年以来,俄罗斯的卢布兑美元已经累计贬值了31.4%,独联体国家得以率先以较便宜的价格向市场供应钢材。

而除了钢管,目前中国其他的钢材产品并没有价格优势。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即使是在4月1日出口退税上调之后,一些国外的钢材价格仍低于中国钢材的出口价格。”

今年前二个月,中国钢材出口直线下降,1、2月份合计出口量同比下降了52.5%,进口量同比下降26.8%。中钢协预测,今年中国钢材出口量将下降80%。

“出口增速下降幅度大于进口,以至于中钢协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钢材净进口国。”侯志芸说。


提高退税率作用有限

“现在国内钢铁企业的日子都不大好过。”刘源说,因为需求疲软,钢铁价格一直处于震荡状态,上涨和下跌都缺乏动力。

刘源认为,来自乌克兰等国的低价钢铁对中国出口虽有一定冲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需求不足。

目前,全球住宅、汽车、造船等行业都处于低迷状态,这几个行业,恰恰是钢材需求量最大的行业。像韩国的三大造船企业,进入2月份以后均未有订单,处于“零订单”局面。

2008年,产能达5000万吨以上的国家,共有6个,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这6个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都出现国内钢材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钢铁企业只能以扩大出口来消化内存,中国钢铁出口的竞争压力也因此增大。

4月1日,中国调整了23种钢材品种出口退税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但业内人士指出,在外部市场的需求萎缩的态势下,提高出口退税率“仅是权益之计,作用有限”。

中新网4月10日电 4月以来,中法关系出现转机——中法发表新闻公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第十五届中法经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府也正考虑向法派遣采购团……香港《大公报》10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虽然两国关系改善是好事,但依然要警惕萨科齐故技重施,再次“变色”。文章摘录如下:

萨科齐似乎已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中法关系也一夜之间恢复了起来。但反观法国,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一手造成中法关系恶化的萨科齐,不但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从来就未向中方承诺过不再见达赖,而且还“盛赞”中方“极为务实,根本不会有要求得不到的东西的念头”。法媒的表现非同寻常,从之前挖空心思地追踪“胡萨会”,到事后的超级冷处理,颇耐人寻味。这一切恐怕都不能简单对待。

萨科齐认错了吗?显然没有,法方完全可做灵活处理:萨科齐会见达赖并未表态支持西藏“独立”,如果达赖本人不提,那么会见达赖就不算是支持“藏独”。难怪他在结束会晤后一出门,就在会见达赖问题上做了如上解释。

面对萨科齐这样的“流氓政客”,中国方面是下了狠心的。萨科齐会见达赖后,中国随即取消了中欧峰会,温总理访欧象征性地做了“环法之旅”,中国赴欧采购团和投资团都绕开了法国。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迫使萨科齐充分认识西藏问题的敏感性,认识到会见达赖、干涉中国内政带来的严重后果。

中国历来重大局,讲究从战略高度处理中法关系。而萨科齐利益至上,正是从中国的“大局”中找到了实现其“利益”的突破口。他并没有真正改变,需要时还会继续“打牌”,中国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以两手对两手,防止自己的坦诚再次被法国所利用。

以一纸新闻公报突破僵局的中法关系,无疑还需要其他助力逐渐将其拉回至正轨。

4月8日,法国工商界迈出了第一步。第15届中法经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法中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领衔的企业家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代表团成员包括,法中委员会主席、施耐德电气CEO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和其他10余家法国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拉法兰在会上对记者表示,4月1日中法两国外交部共同发布的中法新闻公报使中法关系具备了重新走上正常轨道的所有条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法国总统萨科齐的会面为中法关系提供了新起点”。

曾经担任8年中国驻法大使的蔡方柏在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报只是新的起点”,中法关系的发展“仍然需要双方的努力”。

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正是目前双方努力所表现出的第一步。8日下午,拉法兰结束与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的会见后透露,中国商务部正在考虑向法国派遣采购团。

法国官员将密集访华

4月1日中法联合发布的新闻公报特别提到了戴高乐将军。而4月8日,拉法兰在中法经济研讨会上所做的2次讲话中,也3次提到了戴高乐,突出了戴高乐将军时期,法国对中国的友好态度。

在8日上午中法经济研讨会开幕式讲话中,拉法兰表示,戴高乐将军当时(45年前)认为法国应该倾听中国的声音,同时也让中国听到自己的心声,“而现在我们又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讨论”。他接着表示,现在有更多法国人相信戴高乐的看法。

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在对记者阐释《中法新闻公报》时称,法国作了澄清,重申了戴高乐的对华原则,“但比以前更细致,更有约束力”。

前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则警醒地对记者表示,“新闻公报只是中法关系新的起点”,双边关系的发展“尤其需要法方遵守承诺,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蔡方柏认为,新闻公报展现了两国政府发展双边关系的3方面综合考虑:首先,中法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处理中法关系;其次,要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最后是要加强全面合作,在包括金融改革、气候变化等领域找到更多的共同利益。

蔡方柏和拉法兰都强调了中法双方增进了解的重要性。或许正是出于加强沟通的考虑,据拉法兰透露,近期将有数位法国政府高层官员或前高层官员访华。

法国负责外贸事务的国务秘书安娜-玛丽·伊德拉克将于4月中旬访问中国,参加在海南举行的博鳌论坛。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将会出席首架在中国总装的空客A320飞机的试飞仪式。另外,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夸耶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也将陆续访华。

拉法兰也没有否认中国主席胡锦涛在年内访问法国的可能性。2008年8月8日,前来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对胡锦涛主席提出了这一邀请。拉法兰说:“我们非常希望中国领导人能够有机会访问法国。”

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也对记者表示,胡锦涛年内访问法国是“我们的希望”,但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危机创造经贸合作契机

中法经济研讨会已经召开了14届,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则为“挑战与机遇——开启中法新合作”。当前的经济危机正在改变世界的经济力量,用拉法兰的话说,我们现在正经历从单极世界到现代化多极世界的过渡。

蔡方柏就将当前的经济危机视为发展中法新关系的契机。他甚至将这种新关系称为“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相互了解、增进信心是打造这种新型伙伴关系的基础。

在具体操作层面,蔡着重探讨了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方向。

中国正在大力倡导产业调整、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蔡方柏说,这些都是法国的优势所在,法国企业“应该抓住大好时机……扩大对华高科技出口,或者(和中国企业)进行联合开发”。

中小企业合作是目前中法双边经贸合作的短板。大力推动这一合作,以及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也是蔡方柏为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提出的建议。

通过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来推动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蔡方柏一个人的看法。

8日下午,拉法兰以及法国企业家代表团与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进行了会面。赵国华透露说,会面的重点话题是投资,特别是战略投资与合作。

同时,据拉法兰表示,陈德铭表示,正在考虑对法国派遣采购团。针对之前中国采购团的“环法之旅”,拉法兰颇为幽默地说:“采购团可能将来要去法国,而且只去法国”。

不过,目前采购团的采购规模尚不清楚,这主要取决于中方的需求以及法国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中法企业合作模式创新

拉法兰透露,中法新一轮经济合作将讨论3个主要话题,依次为平衡双边贸易,从技术、法律、金融方面巩固中法合同关系,以及探讨中法全新的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前往法国投资,中法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则是他举的两个例子。

具体到中法企业间新的合作模式,中法与会者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也参加了8日的中法经济研讨会开幕式。她在发言中特别提出:“要创新中外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随后详细阐述道,中法经济合作需要4大改变:从产业间分工改变为产业内分工、从技术间贸易转为技术间合作、从相互之间互为市场的贸易合作发展改变为中法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从贸易伙伴深化为投资伙伴。

其实,中国升级自身与工业化国家经济合作关系的诉求早已显现。在与欧洲的合作中,中国商务部不仅派出了采购团,而且还派遣了投资促进团,寻求合作机会。

陈德铭曾经在3月初采购团前往伦敦时就动员中国所有企业家和企业不仅要吸引合作伙伴到中国去发展,还要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谋求在第三国的发展。

这种观点在8日的研讨会上被多次提及。法中委员会副主席钱法仁非常赞同中法企业合作共同去第三方市场谋求发展,“比如可以到非洲、南美、俄罗斯等地发展”,他举例道。

钱法仁还表示,法国企业对高科技转让的顾虑“已经过去”,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与中国企业共同开发技术。

赵国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将中法企业在面临危机时的合作总结为3点:环保合作、创新以及合作创新。

环保合作被在会上多次提起,这是中国有巨大需求,法国有技术优势的领域,因此或许环保领域将成为双方合作空间最为广泛的行业之一。

在此次来华访问的10余家法国企业中,有许多提供环境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业务的企业,其中包括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 SUEZ)、威力雅环境、道达尔等等。

4月7日,法国代表团与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进行了会面,据拉法兰和赵国华表述,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合作是会面的讨论话题。

在商业行为之外,战略性的合作或许是构筑中法关系更加稳固的根基。反对单极世界,提倡多极力量发展一直是中法两国的共同诉求。

在胡锦涛与萨科齐4月1日会面的当天,拉法兰就在其博客上陈述了双方领导人会面的重要原因:推进中法在全球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给美国施加压力,使其承担它对金融、经济危机的责任;共同考虑重建世界财政体系的问题。

4月8日,拉法兰再次表示,走出单边主义是中法的一贯目标。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