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华鲜报|万物共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力”

2025-05-23 09:27 作者:高敬、董宝森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我国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建立异位保护和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农作物、畜禽、林草等实物种质资源超300万份。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绘就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美丽画卷。

新华社哈尔滨5月22日电 题:万物共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力”

新华社记者高敬、董宝森

这场活动在露天举行,不仅伴随着时晴时雨的天气,还偶有蝴蝶、蜜蜂来凑个热闹,一头小梅花鹿在不远处不时探头张望。远处的青山上,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成为最好的舞台背景——

5月22日,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黑龙江伊春举行。这场活动,生动诠释着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一项项数据,展示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行动、新进展、新成效——

我国着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保护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

在人们的守护之下,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大熊猫、雪豹、东北虎、藏羚羊、亚洲象等一批旗舰物种野外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建立异位保护和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农作物、畜禽、林草等实物种质资源超300万份。

“山水工程”、“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随着一个个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推进,我国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一个个故事,展示着各地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实行动——

此次宣传活动举办地——位于小兴安岭的伊春,被誉为“红松的故乡”,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然而,曾经猖獗的非法采伐、盗采红松种子等行为,一度给这片茂密松林撕开了一道道伤口。

当地打出“组合拳”——出台单一树种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伊春市红松保护条例》,推行“林警长制”,建设“红松认养”平台……如今,伊春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3.8%,这片土地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在中国西南的云南独龙江畔,“一步跨千年”的独龙族群众发展起了草果、灵芝种植等林下经济,既给当地群众带来可观收入,又不断为绿水青山增色,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如何让自然生灵与人间烟火共生?

在浙江,地处杭州市中心的上城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为鸟儿增设人工巢箱,通过近百处的蚯蚓塔、昆虫旅馆、小微湿地、生态廊桥等设施,丰富了城市生态保护空间,让城市里的动物也能诗意栖居。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一城一国之事,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一项项举措,凝聚着中国与各国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创造清洁美丽世界的不懈努力——

全面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为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和有效落实作出历史性贡献;

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地和生态廊道;

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首批支持了9个项目,覆盖15个发展中国家。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重信守诺,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坚定行动派和重要贡献者。”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在活动中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绘就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美丽画卷。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万物,人工巢箱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