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脱欧”后首次峰会 英欧能否重置关系

2025-05-21 09:53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伦敦5月19日电 题:“脱欧”后首次峰会 英欧能否重置关系

新华社记者郑博非

英国首相斯塔默19日在伦敦与欧盟领导人举行会议。根据英国首相府当天发表的声明,英国和欧盟达成一份安全与防务协议,并在渔业和贸易等多个领域达成共识。舆论普遍认为,此次峰会以及双方达成的协议将“重置”英欧关系。

这是英国2020年正式脱离欧盟后举行的首次英欧峰会。分析人士指出,在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以及跨大西洋伙伴渐行渐远的背景下,英国和欧盟试图通过“重置关系”来维护各自利益。双方在此次峰会上达成了一系列协议,释放出进一步密切关系的积极信号,但英欧关系的“重建”之路依然坎坷。

多项共识

19日,斯塔默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等欧盟领导人举行会议,双方就安全与防务、贸易、渔业、环保、人员往来等领域达成多项协议。会后,英国和欧盟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将在不断演变和复杂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下深化合作,并同意建立英欧之间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防务领域,英国和欧盟达成一份安全与防务协议,英国有望参与欧盟一项1500亿欧元的国防联合采购计划。冯德莱恩表示,这是双方安全与防务伙伴关系的新起点,也是英国参与欧盟国防工业的第一步。

在贸易方面,双方达成动植物检疫协议,将简化英国食品出口手续并降低成本,允许英国汉堡、香肠等产品重新进入欧盟市场。

英欧还签署了为期12年的新渔业协议,保障英国渔船能够持续进入欧盟水域,同时维持欧盟渔船在英国水域的现有捕捞配额。英国政府将投资3.6亿英镑用于渔船现代化改造和技术设备升级。

此外,英欧同意对接各自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双方还将启动“青年流动计划”,该计划将设定人员流动限额及停留期限,重点推进英欧在打击非法移民方面的合作。

仍有质疑

分析人士指出,在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出现裂痕的背景下,英国与欧盟试图通过“重置关系”来维护各自利益,对冲美国政策风险。另有媒体表示,英国和欧盟还希望通过此次峰会对外展示团结,向世界证明其“是不容小觑的经济和外交力量”。

安全与防务协议被外界认为是此次峰会的核心成果之一。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与部分欧洲盟友就俄乌冲突和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产生龃龉之时,这份协议对于英欧双方具有现实意义。美国《纽约时报》文章指出,英国和欧盟已经意识到美国不再是可靠盟友,这份协议将为双方关系定下新的基调。

不过,英国智库“变化欧洲中的英国”组织高级研究员理查德·怀特曼指出,协议并未提供英欧在国防工业领域合作的具体措施,“它反映了双方重启合作关系的意愿,更多是现有机制的正式化,而这并非真正战略层面上的重大转折”。

双方在贸易领域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受到英国工商界欢迎。英国工业联合会指出,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深化与欧盟这一最大贸易伙伴的合作,不仅是现实选择,“也有助于提升英国的贸易吸引力”。

然而,英欧在渔业等问题上达成的协议在英国国内遭到质疑。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刊文分析指出,渔业虽然仅占英国经济的一小部分,但“具有政治意义”,批评人士认为该协议让英国在渔业上作出让步来换取欧洲市场。极右翼政党英国改革党称该协议是“英国渔业的终结”,英国最大反对党保守党方面则认为这是一种“背叛”。

前路不平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冯德莱恩在会后这样评价欧盟和英国关系,“我们正在翻开新的一页,我们正开启独特关系的新篇章。”

此次峰会是英国2020年正式“脱欧”后的首次英欧峰会,有舆论认为英国和欧盟关系或将得到“修复”。英国经济学家史蒂夫·诺兰指出,英国和欧盟国家地理相近,经济层面联系紧密,目前在政治上也有共同关切,这些因素正推动英欧关系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此次峰会“能将英国重新带入与欧盟进行制度性接触的框架之中”。

尽管此次峰会及相关协议释放出英欧进一步密切关系的积极信号,但分析人士认为,双方关系的“重建”之路依然坎坷。

有分析指出,自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至今,英国与欧盟关系经历多年波折,双方在贸易、移民等领域有诸多问题悬而未解,各自都有无法让步的“红线”。据多家媒体报道,此次英国和欧盟围绕渔业和“青年流动计划”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谈判过程并不轻松,或给协议的落实蒙上阴影,双方能否真正弥合分歧仍有待观察。

欧洲新闻电视台网站刊文说,尽管峰会达成了一些协议,但英国和欧盟在核心议题上的分歧依然明显,特别是在英国国内政治阻力不小的情况下,双方未来仍需通过持续谈判来巩固峰会取得的成果。

“‘脱欧’后,重建英国与欧盟关系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一项新的协议或许能使重建之路少一些坎坷。”美国《政治报》欧洲版文章写道。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