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约大牌丨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张晶:遗憾、收获、感动

2025-02-11 11:13 作者:王春燕、李嘉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摘要:中国队在全部9个项目中收获2金2银4铜。

新华社哈尔滨2月10日电(记者王春燕、李嘉)哈尔滨亚冬会短道速滑项目9日收官,中国队在全部9个项目中收获2金2银4铜。中国短道队主教练张晶在总结本届亚冬会时表示,有痛失首金的遗憾,也有“虎口拔金牌”的惊喜,有两个“拥抱”的感动,也有队伍成长的收获。

遗憾与激进

8日进行的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产生了本届亚冬会首金。中国队在比赛后段成功突破,一度取得领先。但在最后一棒,林孝埈出弯道时摔倒,最终中国队无缘奖牌。

“确实很遗憾,因为混合接力是我们最有希望、最有机会的一块金牌,(大家)一直都配合比较默契,确实有点意外。”张晶说。

9日的男子5000米接力,中国队在比赛仅剩5圈时实现超越,一度领先。然而,最后的冲线时刻,韩国选手朴智元严重犯规致林孝埈摔倒,中国队仅获得铜牌。

张晶肯定了男队在出现意外前的表现,“我们在技战术上有安排,运动员们打得非常漂亮,从开始超越的每一个点,该守住的点,或者是该放松的点,包括所有的超越都是在计划内的,所以打得还是很清晰的,非常漂亮”。

但对于最后的身体接触,张晶表示韩国队还是太激进了,“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身体上比较激烈的碰撞和接触。所以最后结束的时候,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了影响,没太预想过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虎口拔金牌”

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对中国队来说,可谓意外之喜。张晶表示,这是在“虎口”里拔出来的金牌。

“韩国女队的金吉莉和崔敏静要比我们的女队员更有经验,或者(能力)更突出一些,尤其是她们参加的大赛比较多,但我们现在跟她们的差距越来越小,可以看出无论是速度上还是中长距离耐力上,跟韩国还是有一拼、有一争的。”张晶说。

张晶表示,女队今天打得比较放松,心态比较平,没有那么多身体对抗。

对于公俐在最后时刻超越金吉莉的果断,张晶说这是公俐的性格使然。“她平时的性格其实也(果断),她训练非常努力,性格也非常执着,绝对不认输,这也是她一直滑第二棒的原因。”

场场硬仗 每金必争

对于亚冬会的比赛,张晶表示赛前的预期就是“每一场仗都比较艰难”,“所以每金必争,但每一块(金牌)也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就看场面上的对抗,或者是整体的团结”。

经过三个比赛日的比拼,张晶认为,“运动员们的竞技状态、场上拼搏的精神、团队的团结一致,确确实实打出来了,而且他们是为国去争这块金牌,不计较个人得失,值得赞赏”。

这种拼搏、团结的精神在老将和新人身上都有体现。张晶说,年仅18岁的小将杨婧茹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她比赛很积极,心态非常向上,有种斗志昂扬的年轻风范,是我们队伍里的‘小星星’”。

对于范可新等老运动员们,张晶说:“他们给年轻人带来的是积极向上、勇敢拼搏、胸怀大局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两个拥抱

在中国女队夺得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后,张晶深情拥抱范可新时,眼角闪着泪光。对于这难得的情绪外露,张晶说,其实有两个拥抱令她动容。

“第一个拥抱是林孝埈的拥抱,当时林孝埈在哭泣。”

林孝埈在8日夺得男子500米冠军后第一时间冲上缓冲垫拥抱了张晶,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在那之前,中国队在当日的前四场决赛中接连遭遇失误与意外,一直与金牌无缘。

老将范可新以一枚团体金牌结束了自己的第三届、同时也是最后一届亚冬会。

“还有范可新的一个拥抱,范可新抱我的时候就哭了,哭完以后她说‘谢谢教练’。”

张晶感慨地说:“你天天跟她(范可新)在一起,你能看到她那种努力向上,她很执着、很专注……当你看着他们训练,你会有心疼的感觉;当他们拿到成绩的时候,(你)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太艰难了,他(们)拼搏的每一天都很艰难。”

剑指米兰:不担心失败,每一次都全力以赴

亚冬会短道速滑赛场上的“中韩大战”,韩国队以6金4银3铜,取得压制性胜利。对于这份并不完美的成绩单,张晶希望运动员们能在每一次失败中检验自己。

“每一次比赛,他们都在成长,其实不用担心这种失败,失败对未来的成功是一个铺垫。我觉得每一次失败正是他们应该吸取的经验,能够让他们好好总结。”张晶说。

6日,米兰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周年,当时张晶和队员们正在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训练,备战亚冬会。9日,亚冬会的短道速滑比赛已全部结束。

“时间过得很快,(距离米兰冬奥会)已经不足一年了,每一堂课、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比赛,对我们来说都是在积累经验。所以未来的每一次比赛,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去打,都会把困难想在前面,为米兰做好准备。”张晶说。


关键词:张晶,主教练,中国短道,中国队,大牌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