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马街书会:七百载不散的曲艺传承

2025-02-11 09:30 作者:袁月明、任卓如 新华社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郑州2月10日电(记者袁月明、任卓如)正月十三,清晨。豫中平原的晨雾还未散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马街村外的麦田里已人影攒动,化为一片曲艺的海洋。

天穹为幕,大地作台,来自全国多地的千余名说书艺人负鼓携琴,以弦歌鼓点为号,赴一场已延续700余年的文化之约——马街书会。

“咱们唱的是,钢板一打响叮当,相聚在这马街书会喜洋洋……”年逾花甲的南阳鼓儿哼艺人乔相春率先开了嗓。从16岁学艺开始,他每年都要跨越近200公里来赶会。“亮亮书、会会友,相互交流学习,图个乐呵!”乔相春说。

这里没有华美的灯光,却有最质朴的热烈。支起木桌,椅子一摆,一方舞台便就地而生。艺人们或独唱,或搭班,琴弦一拉、简板一打,唱者自醉,听者入迷。

麦垄间,河南坠子的苍劲、三弦书的铿锵、山东快书的爽利相互交织,可谓“一天能看千台戏,三天胜读万卷书”。数十万曲艺爱好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来。

2006年,马街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为正月里艺人“讨生计”的聚会,早已成为曲艺界的“武林大会”。今年马街书会上,泉州南音、青海花儿、陕北说书等10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齐亮相,引来阵阵叫好。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马街书会,看到现场观众摩肩接踵,感到非常震撼。”远道而来的泉州南音艺人陈祝平直言,感受到了传统曲艺的蓬勃生命力。

与往年显著不同的是,更多“10后”曲艺人的身影开始出现在马街书会上。

今年首次登台的刘子昂不过7岁,却已经能熟练地打上一段快板;年仅9岁的黄钰淼,已经学艺3年,一曲三弦书唱出满堂彩……“书会就像一条纽带,串起一代代曲艺人的坚守。”刘子昂的妈妈史文蕾说。

“过去看的是热闹,现在品的是文化。”从驻马店专门自驾来赶会的刘凤丽感慨。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马街书会,近年来,宝丰县积极建设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各类非遗传承所,开展拜师收徒、对戏、“书状元”评选等民俗活动。“多措并举,让这场‘曲艺盛宴’持续焕发新光彩。”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申红霞说。

太阳渐渐西沉,艺人们也陆续“煞戏”,麦田重归宁静。已经八十岁的河南坠子艺人冯国祥收拾好行头,哼着小调踏上归途,“唱了一辈子,只要还有人听,俺就还年年来”。

七百余年来,马街书会如同时光胶囊,封存着中国民间最鲜活的艺术基因。麦苗青青处,曲艺的根脉深扎泥土,等待下一个正月十三,再次破土而生。

关键词:马街书会,艺人,基层,武林大会,三弦书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