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事关民众“保命钱”!中央重磅文件部署医保改革

2020-03-06 07:14:29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6日电 突发疫情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发展、治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外公布,这份重磅文件为医保制度改革的多个领域规划出具体路径。

——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考验着面对突发情况时医疗保障体系的灵活性。

此次公布的《意见》中就将“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列为一项重要内容。

《意见》提出,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

此外,《意见》中也明确,要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有针对性免除医保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统筹医疗保障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服务为民众提供了更多就诊方式的选择。患者对网上就诊的需求与接受度也在提高。

上述《意见》也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

同时,《意见》也强调了,要加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合理规划各类医疗资源布局,促进资源共享利用,加快发展社会办医,规范“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

——推广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本次公布的《意见》中一项重要内容。

《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进大数据应用,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广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门诊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

此外,《意见》还明确,要探索医疗服务与药品分开支付。适应医疗服务模式发展创新,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结算管理机制。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有条件的地区可按协议约定向医疗机构预付部分医保资金,缓解其资金运行压力。

——治理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

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实惠的医药服务,也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此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而此次公布的《意见》中明确,要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

《意见》强调,要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在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意见》明确,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全国交易价格信息共享机制。治理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

此外,要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价格科学确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建立医药价格信息、产业发展指数监测与披露机制,建立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完善价格函询、约谈制度。

——建立医疗保障信用体系 守好群众“保命钱”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因此,要织密扎牢医保基金监管的制度笼子,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

《意见》强调,要依法追究欺诈骗保行为责任。制定完善医保基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监管权限、程序、处罚标准等,推进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在惩戒措施方面,《意见》中还提出,要建立医疗保障信用体系,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强部门联合执法,综合运用协议、行政、司法等手段,严肃追究欺诈骗保单位和个人责任,对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打击欺诈骗保、危害参保群众权益的行为。

在完善创新基金监管方式领域,《意见》提出要建立监督检查常态机制,实施大数据实时动态智能监控。

此外,要完善对医疗服务的监控机制,建立信息强制披露制度,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费用结构等信息。实施基金运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建立医保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医疗保障社会监督激励机制,完善欺诈骗保举报奖励制度。(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