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起来!公益演出不打折扣 5月14日,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响起了悦耳动听的歌声。 约120名特殊孩子,听到了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唱起的经典歌谣,《让我们荡起双桨》《黑猫警长之歌》《蓝精灵之歌》《青春舞曲》《歌声与微笑》……午后时光在艺术的美妙氛围里变得异常动人。在演出中,艺术家们增加了肢体动作,传递音乐的律动。孩子们从最开始的好奇,到慢慢随着音乐的节拍晃动身体,有的还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笑容洋溢脸庞。 “当看到观众脸上的笑容,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孩子脸上的笑容,一切劳累都消失了,这是我们最欣慰的时刻!”国家大剧院办公室统筹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刘汝麟说。 每一次“走出去”的成功,除了台上艺术家们的精湛表现,也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甚至还要克服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较困难的是资源整合工作,如何与众多艺术家协调档期,如何选择合适的演出场地,并根据场地特色对表演形式进行匹配等等。为此演出部的同事们多方协调艺术家,各部门场地负责人协调场地,大家通力协作。”刘汝麟表示。 具体到执行过程,太多细节需要考虑。以走进北京日报社这场演出为例,从确定演出日期到与艺术家沟通,从前期场地踏勘、舞台设置到演出当日舞台搭建、坐席摆放等,都可谓细碎而繁琐,细致到要明确演出场地电视屏幕尺寸,因为要播放活动背景画面,还要确认货梯尺寸,因为要运送舞台设备……看似一场相对简单的室内乐演出,其实幕后工作并不简单,相关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很多辛劳。公益演出,不打折扣,也不缩水! 自2012年五月音乐节推出“走出去”公益演出,这一走便是8年。8年间,通过每年约20场的公益演出,更多人享受到了室内乐艺术为生活带来的美好,同时也让五月音乐节成为“消费得起,享受得了”的大众艺术节日。而这,正是对国家大剧院一贯以来“艺术改变生活”核心价值理念的忠实践行! 美起来!文化中心惠及于民 “吕思清老师快累死了!”说这话的是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王路藜。快言快语、直言直语的她,说出了五月音乐节“走出去”公益演出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成规模、越来越有辐射力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艺术家们不遗余力的鼎力支持。 4月30日雄安新区音乐会,是五月音乐节“走出去”头炮。当天,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艺术总监、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为雄安新区建设者、开拓者送上精神慰问大餐。“演出是下午3点,早上8点吕思清老师就从顺义的家出发了,早饭都没吃。路上两个钟头,他一直在补觉。到了雄安就开始排练,早饭仍顾不上吃,然后就开始演出。”王路藜说。 今年五月音乐节,吕思清要在十几天时间里参加4场公益演出,如此频率实在疯狂。事实上,除了演出,他还要参加快闪拍摄、媒体采访等一系列活动。“经常是早出晚归,对我们的各项活动竭尽所能配合。他对五月音乐节的上心程度、无私程度,真的让人非常佩服!”王路藜由衷感叹。 除了吕思清,其他艺术家也都是非常配合、无偿参与。琵琶演奏家吴蛮、小号演奏家戴中晖、牧童笛演奏家史戴芬·谭明恩,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北京管乐交响乐团、哥本哈根古乐团……中外知名艺术家们将最精湛的艺术表演送到大众身边。 五月音乐节“走出去”,一年又一年,不仅参与艺术家“咖位”越来越高,其触角也越来越广——今年首次扩大至京冀地区,艺术家们走进北京新“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 同时,传播手段也更为多元,大剧院积极探索高雅艺术与高新科技的融合,打造“线上大剧院”,让高雅艺术惠及更多观众。五月音乐节期间,不仅对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重点场次进行直播,还对在大剧院上演的重点场次、重点项目进行线上直播。就在5月11日,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4K+5G”演出直播,微博事件互动人数达5180万人次,370万观众通过线上平台观看了直播。 “无偿参与公益演出活动,是国家大剧院组织艺术家服务社会、回馈市民的一项重要公益举措。”国家大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佳琛说:“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活动,参与的艺术家都予以了大力支持,他们走进城市的不同角落,与市民进行艺术互动,让更多人享受到了艺术的美好,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文化风貌、精神韵味。” |
相关阅读:
- [ 05-15]现代京剧《红军故事》为小学生专场演出
- [ 05-11]厦门文化馆志愿者慰问演出上演 致敬环卫工人
- [ 05-10]第六届“梦想成真”五月演出季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特色
- [ 05-09]甘肃高校演出原创歌舞剧《裕固风华》
- [ 04-24]京剧大师杨宝森诞辰110周年纪念演出将开启
- [ 04-22]演出现场放录音 公然假唱可有底线?
- [ 04-12]集美区诚毅合唱团赴日演出获最佳表演奖
- [ 04-08]大剧院歌剧节公布演出安排
- [ 04-12]厦门集美区诚毅合唱团赴日演出获最佳表演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