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月13日,李想(左)在比赛后与母亲杨建英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新华社阿布扎比3月16日电 题:两个特奥的理想 一个家庭的坚守 新华社记者郑直 李想是理想的谐音,李想是2019年阿布扎比特奥会中国体操队的15岁男生,李想是“唐宝宝”。 “唐宝宝”是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这种染色体异常所致的疾病,会导致患者的智力、运动能力发育迟缓,并会反映在外貌上。因此在李想出生后,医生提醒家人给孩子做一个染色体检查。 “其实是满月当天得知他有唐氏综合征。”李想的妈妈杨建英回忆起往事。但回过神来,她想,或者自己有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冥冥之中才会有一种力量让李想降生在自己家里,“我一定要不辜负这样一份托付”。 在家人的呵护下,李想快乐地长大,并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学习。某一天,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小鹏来到学校探望学生,他示范了几个体操动作,询问是否有小朋友愿意互动,李想高高地举起了手。 “慢慢地发现,体操真的能让他愿意去展示自己。”杨建英说。而从事特奥运动给李想带来的改变,让她又是惊喜,又是心疼。 特奥会的体操动作在健全人看来并不难,但吊环、鞍马、双杠、单杠,无一不是要求实打实的力量。几个项目训练下来,李想15岁的手老茧密布。但改变也显而易见,在成长阶段,李想连与家人沟通时都会下意识地避免眼神的接触。但某天训练时,李想不慎受伤,教练替他处理好划破的口子,他对教练说:“教练妈妈,你能不能不要告诉我妈妈,因为我妈妈会担心的。” “我就感觉其实孩子在这过程中知道母亲的辛苦……让我感觉突然之间孩子长大了。” 杨建英说,而最大的变化,是李想对自己有了目标,有了梦想。 辛苦的训练有了回报,李想在2015年洛杉矶夏季特奥会上拿下了一枚体操金牌。他对杨建英说:“妈妈我是一名世界冠军,我就是用一个世界冠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或许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李想的特奥之路,总与奥运前辈相关。除了让他首度接触体操的李小鹏,“北冰南展”下,冬奥冠军杨扬在上海创办了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中心在辅读学校的特殊孩子中选材,李想踏上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对于特奥选手来说,在速滑训练中单单维持平衡便是难事。半年过后,李想的队友走了一多半,但他未曾放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会加油、努力、不会退缩,向前进,我们还可以继续飞翔。” 那段时间,李想回家会跟家人说,自己要穿长一点的袜子。杨建英发现,原来最开始找不好发力方式,脚踝会被冰鞋磨破,李想没有说出这一点,只是不想因为家人担心而错过训练。 套着两双袜子,李想继续作为一名冬季特奥速滑选手训练。他在2017年参加奥地利冬季特奥会,拿下铜牌。之后在韩国的速滑邀请赛中登上冠军领奖台。 “他在很多时候这种执着、这种坚韧要比我们常人更甚一步。所以在陪伴他的整个过程中,我感觉我也一直在学习,我也一直在进步。”杨建英说。 由于公司的繁忙,爸爸通常在国内扮演着坚强后盾的角色,李想的弟弟此次也因幼升小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哥哥的比赛。不过在韩国等地参赛的时候,想妈一定会自费前往,小家伙也会在异国他乡陪伴着哥哥。在李想十岁那年出生的弟弟是健全人。在他心中,赛场上的哥哥是神一般的榜样,而因为李想的心理年龄也在五六岁,哥俩的感情非常好。 “现在弟弟也逐渐了解了哥哥的不同,我们也会在融合活动中把弟弟带在身边,希望在他长大后能够理解这个群体,给他们帮助。”杨建英说,“我想要告诉所有的唐氏家庭和心智障碍儿童的家庭,真的就是花心思,然后找到他的兴趣爱好,一样能够回馈他非常精彩的生命。” 再度为国出征,李想收获了一份惊喜——在开幕式代表团入场仪式上,全程陪同他走完的,正是幼时的偶像李小鹏。不仅如此,李小鹏也在之后的体操比赛现场为他加油与颁奖。李想参加了鞍马、单杠等项目,拿到了2金4银1铜。而在所有的比赛过程中,杨建英依然站在场边,为儿子每一次成功的技术动作振臂庆祝。 在比赛过后,李想紧紧地拥抱着妈妈,用双手比了一个爱心。杨建英发了一条朋友圈,写着“最想要去的地方,陪你勇敢去闯”,图片上,七枚奖牌挂在她儿子的胸前。李想早已完成了两个特奥的理想,李想是夏季项目和冬季项目的世界冠军,李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