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时政 > 正文

沈南鹏:进一步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基础科学研究

2019-03-06 08:29:07 李函林 郭宇靖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李函林郭宇靖)回眸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聚焦创新创业领域的生态发展。他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今年两会上将就如何进一步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等问题提出相关提案,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支持基础科研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科技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去一年间,国家系列科研改革文件密集出台,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沈南鹏说,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增长的同时,过高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社会力量投入占比甚微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就在两月前,沈南鹏在全国政协第十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就这一主题围绕基础研究重大专项、经费投入、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社会支持等建言献策,今年两会沈南鹏将这些内容形成建议,进一步完善细化。他认为,社会力量可通过捐赠和设立新的民间科研机构为基础科研拓展增量空间,但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社会捐赠总额中用于基础科研的资金比例不高,为此亟须引导社会各界加大长期投入力度,建议通过税收优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建立良好的配套激励机制,鼓励科学家潜心研究,营造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除了加强调研外,沈南鹏还利用各种机会参与支持科学基础研究。他建议:“我希望国家能够引导嫁接更多社会资源,一方面搭建各个科研院校和企业之间创新研究的平台,一方面提高社会对科学家贡献的深度认知,像表彰民营企业家一样大力表彰科学家。”

资本市场改革和科技含量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词

国家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围绕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

沈南鹏认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健全。当前我国有一大批企业真正成为高科技领域的高成长企业,是科创板成功的关键和底气。

他说,科创板的推出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发布的各项政策都非常符合科技发展方向和市场规律,不仅强调科技含量和原创性,同时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政策,并试点注册制,这将进一步强化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规范和风险防范。红杉资本也在鼓励被投企业抓住这一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机遇。

在沈南鹏看来,虽然我国经济近年面临少有的复杂局面,但长期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改变,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主要增长驱动力十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含量的提升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因素。

“观察各地的领军企业,排名靠前的大多是在某一个行业中创新技术最为突出的,科技含量、可持续竞争力已经成为这些企业最重要的主题词。”沈南鹏说:“从红杉资本近年以来所投资的企业来看,绝大多数企业表现出色,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发展潜力十足”。

以金融科技行业试点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安全流动

沈南鹏表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也带来了很多新机遇和新特征。

今年两会,沈南鹏还带来了《关于建立大湾区金融数据安全流动试点》的提案。作为港澳界别的政协委员和香港特区政府在创新与战略领域的顾问,沈南鹏常年往返于香港和内地,深入思考和实践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他认为,加快大湾区建设对于香港未来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将为香港提供新动能。

沈南鹏说,在数字经济驱动下,高质量的数据流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数据充分流动仍然面临着安全挑战,需要创新数据安全技术和数据治理方式。为此他建议,可通过金融科技行业试点,以大数据共享提高金融风险监管能力,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便利大湾区居民生活,推动香港成为大湾区的“国际数据中心”,使我国在争取数据安全流通的标准制定权中获得主动。“相信数据合法流动将给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带来更多的机遇,建议尽快成立联合专责小组,立项、统筹大湾区数据安全标准规范,为试点提供丰富的渠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