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污遍地,恶臭阵阵,危险废物露天堆放,明令要求停产,却在夜间偷干活,说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实则不过一个“垃圾”产业园……6月19日,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带队的在宁夏自治区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进行的“回头看”督察还原了保护区内企业假整改的真面目。 督察组发现,宁夏自治区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依旧,重叠范围内仍存在多家化工、拆解企业,甚至还发现了新增项目;督察组随机抽查了6家企业,环境污染或风险问题均十分突出。 而宁夏自治区发改委明明是整改责任主体却当起“甩手掌柜”。 在督察组检查过的地区,无论是爷儿仨办的土作坊,还是有着“世界最大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之称“宁夏天元锰业公司”,都在赚着污染的钱。 就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破坏问题,翟青专门约见了银川及灵武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同时,督察组对有关情况正在开展进一步调查。 爷儿仨办的土作坊入驻园区 位于毛乌苏沙地边缘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荒漠类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然而,2013年7月,宁夏自治区发改委的一纸批复却将保护区内1293亩的实验区变成了一堆“垃圾”企业的聚集地。 根据宁夏自治区发改委批复的《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93亩的实验区将建设“西北地区科技含量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再生资源网络购销、有色金属再生加工、电子废弃物及金属型材加工、再生资源建材加工、非金属资源再生利用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及二手车交易、陆港物流中心等。 如果不是2016年7月12日至8月12日,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宁夏自治区的环保督察,或许“西北地区科技含量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真相至今无人揭开。2016年11月,第八督察组在向宁夏自治区反馈督察意见时明确指出:“自治区发改委批复《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293亩。” 宝利达化工公司(以下简称宝利达)是6月19日翟青一行在园区内检查的第一家企业。这是一家以废油为原料进行再加工利用的企业,表面看企业有规模、厂区也还算干净。但越往深里查,恶臭、危险废物处置混乱等问题一个个露出马脚。 “你们的危废到底去了哪里?”顺藤摸瓜,督察组按照宝利达危废负责人王天齐的说法,来到杰瑞邦达环保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杰瑞邦达),本来是想看他们是如何处置宝利达转来的危废的,结果却发现,名为环保公司的杰瑞邦达收集来的危险废物不仅露天堆放,而且原本已被叫停的这家企业仍在夜间偷偷生产。 尽管督察组反复提醒要说实话,但杰瑞邦达负责人仍然谎话连篇。督察组在现场发现,杰瑞邦达约2000吨油泥(属危险废物)就堆放在未作封闭处理的简易贮存池中,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严重。 6月19日傍晚7点多,一块竖立在地上的巨幅“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灵武市众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招牌引起了督察组的注意。临时停车,督察组顺着招牌来到一家废旧汽车拆解“企业”。 进入厂区后,一个满身黑色油污的中年男子告诉督察组,他就是“企业”老板,名叫杨学明。一走一冒烟的土路,从废旧汽车上拆下来的一堆一堆地汽车零部件胡乱地堆放,整个厂区高低不平,没有落脚之地,油污呈团状散落在厂区的每一个角落。 这家“企业”在督察组到来前其实也做了功课:用黄土掩埋厂区内隐蔽处的一团团油污。 “没办法,娃儿没出息,考不上学,只能跟着一块干。”杨学明指着与他同样“打扮”年轻人说,那是他儿子,因为没考上大学,就跟他一起干废旧汽车拆解的活。杨学明儿子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哥哥也跟他们一起干。他说,“企业”就他们爷儿仨,既是老板,也是员工。 名为废旧汽车拆解“企业”,实际上不过是一家土作坊。而这也是规划里所说的“西北地区科技含量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企业”之一。 “世界之最”工人戴着面具生产 “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是国内唯一全部使用进口高品位锰矿的电解锰生产企业,独家采用的高品位锰矿二次浸取技术,锰的回收率达到98%。”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一家名为“宁夏天元锰业公司”(以下简称宁夏天元)的企业。 6月20日,当翟青一行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走进这家企业时,所看到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洒了水,精心清扫过的厂区路面;早已等候的十几个“迎检”的企业管理人员。显然,对于督察组的到来,宁夏天元早有准备。 “怎么这么多人?”翟青问。见状,宁夏天元总裁黄河赶紧命令“迎检”人员散开。督察组一行直奔电解锰生产车间。“怎么这么大味儿?”当督察组一行走进第一个车间时,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强烈刺鼻性氨气味呛得督察组一行人睁不开眼睛。而此时,十来个戴着面具的工人正在一排排冒着薄雾一样气体的电解锰生产线上熟练地工作着。 第二个车间,第三个车间,第四个车间,第五个车间,第六个车间,近40分钟时间,督察组一行,连续走过6个同样的车间。在第6个车间,督察组一行闻到了空气清新剂的味道。在翟青的盘问下,企业不得不承认,考虑到督察组要来,他们在车间里喷洒了空气清新剂。 “这车间能呆吗?”翟青问随行的中宁县县长。中宁县县长无言以对。在一间工人休息室,正在吃午饭的工人告诉翟青,他们是5个小时左右一换班。“戴着面具可以防止氨气进入肺里。”一名工人说。 《法制日报》记者从督察组获悉,2016年7月,第八督察组进驻宁夏自治区时就曾接到举报,反映宁夏天元氨气污染问题。“回头看”进驻宁夏后,督察组接到了同样的举报。 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兴尔泰)是督察组在中宁县检查的第二家企业,尽管清扫了路面,库房敞口部门用崭新的帆布做了围挡。但是,一阵小雨过后,中卫市市委书记、中宁县县长白衬衣上斑斑点点的黑点将兴尔泰大气污染物“跑冒滴漏”的事实暴露无遗。 责任单位发改委当起“甩手掌柜” 针对第八督察组提出的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293亩问题,宁夏自治区公开的督察整改方案明确提出,2018年底前,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调整《规划》,将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293亩调出规划范围。灵武市人民政府牵头,对自然保护区边界存在的纠纷问题进行核实,对确认占用区域进行生态恢复。 今年2月,宁夏自治区在报给国务院的督察整改落实情况报告中指出,灵武市已完成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勘界和中介评估工作,完成了《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修编》,自治区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审查。 但是,督察组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检查后发现,保护区范围内20家企业依然存在,侵占保护区面积达到1800亩。 “近两年来,自治区发改委仅是致函灵武市政府,要求其加快修编规划,并未采取其他实际行动,致使规划调整、生态恢复等整改任务未有实质性推进。因自治区林业厅等部门提出异议,规划调整中途搁置,为了推卸责任,自治区发改委‘另辟蹊径’,在未做任何实质性工作的情况下,竟然在2018年4月发文撤销《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以‘一撤了之’来应付整改。”督察组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宁夏自治区发改委和灵武市以敷衍整改,甚至弄虚作假的方式应对中央环保督察,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督察组指出,灵武市重发展、轻保护,在督察整改工作中左右摇摆,不担当、不碰硬;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走过场。 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弄虚作假,参与整个督察过程的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副主席马顺清用这12个字概括了督察组一行所检查过的企业的作派。 |
相关阅读:
- [ 06-26]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广东交办第二十批举报件223宗
- [ 06-26]漳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迎接环保督察“回头看”
- [ 06-25]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多地企业监测数据造假,可手动修改参数
- [ 06-24]环保督察“回头看”:多地敷衍整改问题 弄虚作假
- [ 06-24]莆田木兰溪水质提升攻坚动员部署暨环保督察整改推进会召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