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理上网来】上合组织开创区域合作新模式

2018-06-11 20:13:19  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作为一个还比较年轻的区域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到今年已走过了17个年头,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长壮大,影响由中亚地区扩大到欧亚地区。

在本次青岛峰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以《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遵循,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安全是上合组织国际发展的基石。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伊始就重视安全领域的合作,成员国在首次峰会上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将打击“三股势力”明确列为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任务。

当前,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三股势力”、毒品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等严峻挑战。对于这些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需要继续加强安全合作、增强忧患意识,为地区各国共同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上合组织始终坚持开放、透明、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强调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不谋求建立军事政治同盟,成员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习近平指出:“亚洲多样性特点突出,各国大小、贫富、强弱很不相同,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千差万别,安全利益和诉求也多种多样。大家共同生活在亚洲这个大家园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

根据最新统计,上合组织八个国家总面积为340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总面积23%;总人口为31.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近43%;经济总量15.5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1%。从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来说,上合组织是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

同时,各成员国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不平衡。俄罗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约8000美元左右,而中亚国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的数据则在1000~2000美元,其中最不发达的成员国塔吉克斯坦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巨大的经济发展差异也为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是上合组织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考虑到成员国之间国情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合组织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采取了谨慎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始终坚持大小国家主权平等、协商一致。上合组织的共识及决策都经过平等协商,照顾了各成员国的尊严与舒适度。上合组织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促进发展战略对接,上合组织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加紧落实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合作文件。上合组织在充分照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基础上寻求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了各成员国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尊重区域多样性的文明观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各国交往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17年来,上合组织作为融合多元文明的舞台,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为不同文化的国家和谐共处树立了榜样。“上海精神”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掀开了国际关系史崭新的一页,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日渐繁荣多元化的人文交流拉近了民心距离,夯实了民意基础。

尽管前路仍然有很多的挑战和问题,只要始终坚持“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就一定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今天,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并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张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